訪問主要內容
中國核安全

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天野之彌訪華雙方簽合作協議

 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天野之彌正在中國進行為期兩天的訪問。這是天野之彌就任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以來首次訪華,他在北京與同中國國家原子能機構主任陳求發籤署了一項核安保合作協議,旨在加強東亞核安全。

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天野之彌
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天野之彌 DR
廣告

國際原子能機構今天(17日)表示,該機構總幹事天野之彌8月16日到17日對中國進行為期兩天的訪問。昨天,天野之彌代表國際原子能機構,在北京同中國國家原子能機構主任陳求發籤署了一項旨在加強東亞地區核安全的“核安保合作協議”。

對於這一協議的具體內容,外界目前知之不多,看來是一項民用核領域的安全合作協議。國際原子能機構表示:這項核安保協議是一項“務實”的安排,有了這一務實的安排,中國與國際原子能機構將加強在東亞地區的核安全方面合作。據中新社報道,此份協議的目的是“加強核安保法規標準、大型公眾活動核安保……以及人員培訓等領域的合作。”

核安全一直是重大國際議題,今年4月曾經在美國華盛頓舉行核安全峰會,目的是重塑核安全體制,使之能夠可持續發展並應對未來的挑戰。核安全峰會公報提出在未來4年內確保所有易流失核材料安全的目標。

確實,近年全球範圍內核電產業快速復興,核材料、核技術的應用更加廣泛,核材料擴散和流失的潛在危險也在加大。同時,國際安全形勢日趨複雜,跨國恐怖分子竊取、非法販運核材料,甚至製造核恐怖事件的風險正在增加。據國際能源機構統計,從1993年到2008年,全球共發生經確認的核材料或其他放射性材料被偷竊、丟失或非授權佔有等事件多達1500餘起。

國際原子能機構願意在核安全領域向有需要的國家提供幫助,向希望加強核材料存放安全的國家提供技術和資金援助,並在自願基礎上協助各國將本國的核材料轉移至其他國家進行處理。該機構還為各國的核安全教育與培訓提供支持和幫助。2008年中國在籌辦北京奧運會期間就與國際原子能機構圍繞核安保工作開展合作。

一提到東亞地區的核安全問題,人們自然想到朝鮮、緬甸發展和計畫發展核武器的隱憂,而中國是朝鮮和緬甸的緊密盟友,時至今日,以解除核武器為目的的朝核六方會談不僅沒有取得成功,“天安艦事件”後,東亞地區的緊張局勢進一步升級,韓美進行大規模聯合軍事演習,朝鮮方面則威脅要採取軍事行動進行反擊。

國際原子能機構成立於1957年,是聯合國系統中獨立的政府國際組織,總部設在奧地利維也納,現有151個成員國。中國於1984年正式加入國際原子能機構,並且是指定理事國。而朝鮮不是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成員,並且在2003年1月3日退出了《不擴散核武器條約》,不承認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的有關朝鮮核試驗的決議。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