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國

紀念鄧小平8.18講話三十周年 政商學界呼籲重啟政改

在1980年鄧小平《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講話發表30周年之際,中國大陸的《財經》周刊以《完成鄧小平未竟事業》為題,採訪了政、商、學界的三位代表人物:國家新聞出版署前署長、現任《炎黃春秋》雜誌社社長杜導正,原中央政治體制改革辦公室社會局局長、現任國際標準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小魯,中共中央黨校黨建部主任王長江,縱論今天中國的政治體制改革。

網絡
廣告

在採訪中,三人不約而同地高度評價鄧小平這篇講話高瞻遠矚的歷史意義。杜導正提出,現在中國又遇到了一個坎。目前的問題可總結為四個方面:官員腐敗、貧富懸殊、治安不好、道德滑坡。焦點是權力過分集中,腐敗蔓延不止。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就是政治體制改革相對滯後。而政治體制改革的突破口,應當是進一步放開輿論,營造一個更加寬鬆的輿論環境和氛圍。

王小魯回憶了1986年成立、六四後撤銷的中央政治體制改革研討小組辦公室,他提出,在現行體制下,經濟還能發展,生活水平提高,政治適度改善。這是推進政治體制改革良好的社會基礎。從現在來看,中國十年之間不會出現問題,但是不可能永遠這麼下去。一方面,現行體制固有的頑疾在強化;另一方面,群眾的容忍度在下降,必將出現越來越多的群體性事件。

王長江則提出:搞市場經濟就等於走上一條不歸路。不要民主,民主也會敲門。但問題是,中國是後發國家,前面有那麼多民主的案例可供借鑒,就應該有所設計,至少畫定一個框架,讓大家進行探索。他還批評說,黨內民主本身遲遲不能涉及到要害和關鍵,該民主的地方繞過去,不該民主的地方濫用民主,花拳繡腿的東西多了些。

《財經》周刊的採訪也引起了大陸媒體的高度關注,多家學術性網站進行了轉載,有網站還特意製作了紀念8.18講話三十周年的專題。但主要門戶網站均對此保持沉默。

1980年8月18日,鄧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發表了題為《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的講話,指出領導制度存在的弊端。鄧小平在講話中承認,領導制度主要的弊端就是官僚主義現象,權力過分集中的現象,家長制現象,幹部領導職務終身制現象和形形色色的特權現象。權力過分集中的現象,就是在加強黨的一元化領導的口號下,把一切權力集中於黨委,特別是集中於第一書記,往往因此而變成了個人領導。

鄧小平在講話中承認,這個任務在他們那一代人也許不能全部完成,但錯過時機,老同志都不在了,再來解決這個問題,就晚了,要比現在難得多。而事實上,在八十年代後期,尤其是在1989年之後,政治體制改革的工作幾乎已經完全停滯。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