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香港傳真

房地產霸權禍害香港與中國大陸

發表時間:

多年來,房地產霸權的幽靈在香港上空徘徊。據香港亞洲周刊報道,今年以來,香港樓價比一年前上升近三成,名列全球主要國家和地區之冠。在發展商、政治權力、媒體等環節建構下的地產霸權領航之下,部分香港人為了一個居所,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而香港地產霸權模式也向大陸延伸,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大城市,都有香港房地產商的身影。

廣告

香港人高風險買樓的方式,舉目皆是,即使一輩子當房奴、付貸款,一般三至四人的家庭居住面積,也只有四百多呎,只及新加坡家庭居住面積的一半,而且沉重供樓負擔往往會將小市民推向命運的死角。

房地產商強大的資本,結合政府偏重商界的保護政策,包括默許一些弄虛作假的銷售手段,來欺騙消費者,使香港的房地產買賣往往成為不公平、不道德的交易。特區政府袒護房地產商政策的背後,又是政府管治思維因循的表現,因為每一年,有關土地買賣及樓宇交易等的收入,佔了政府總收入的最高比例,等於另類稅收。

在官商利潤互生互長的結構里,香港普羅百姓就只有忍受昂貴房租、買高價樓,將“居住”這一人類基本需要,看作是炒賣的一部分,搭上了地產霸權這艘大船。護送這艘霸權大船的還有大眾媒體,地產商也悄悄滲透到媒體編輯部,左右獨立新聞採訪和評論,剝奪市民的知情權。由於香港地產廣告佔了主要報紙廣告收入三成至五成,因此地產商往往以廣告的一進一出,作為左右媒體的武器,形成寒蟬效應。香港一家率先報道地產醜聞的媒體主管透露:該地產集團的公關與高層就曾約媒體老闆和總編輯私下飯局,要求停止報道,當遭到拒絕後,該媒體立刻失去了八位數字即千萬計港元的廣告收入。

香港地產霸權模式也急速向大陸延伸,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大城市,都有香港房地產商的身影。他們將香港的房地產模式帶到大陸,使房地產事業成為地方政府的重要收入來源。今年兩會上,就有代表批評地方政府高度依賴土地出讓的收入,並指出,部分西部城市全年的土地收入超過一百億,佔總收入的五成以上。這種模式,和香港政府依賴房地產業的情況非常類似。

面對地產霸權無孔不入的侵略,近年香港社會反地產主義的聲浪急速升溫,連精英領導階層,像行政會議召集人、盛傳會競逐下任特首的梁振英也多次在報章撰文,指出香港老百姓正陷於居住問題的囚籠,為競選特首爭取民意而作準備。事實上,當地產發展的霸權模式走到瘋狂地步時,也是社會上各種力量要聯合反擊的時候。高地價和高房價已妨礙香港經濟多元化,使經濟往炒賣集中,不利可持續發展。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