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國觀察

“國家宣傳片”讓世界誤解中國 

發表時間:

自去年推出“中國製造”全球廣告之後,北京官方將於今年十月一日再次向全球推出國家形象系列宣傳廣告片,推銷“當代中國生機勃勃、和平民主、繁榮富強的國家形象”。今天的中國觀察,要向大家介紹有關北京“國家形象宣傳片”的分析評論。

廣告

台灣《聯合報》署名林琮盛的評論稱: “廿多年來,西方國家對中國崛起的態度多抱疑慮和憂懼。從十年多前的‘中國威脅論’、‘ 中國崩潰論’到近年來的‘中國責任論’,西方國家從彙率、貿易、氣候、資源、人權、民主等面向頻頻向中國發難,讓中共十分狼狽 。為了不讓中國在國際宣傳上,頻頻處於挨打的地位,京奧後,中共決定啟動‘國家公關計畫’,彰顯中國‘軟實力’工程。”“儘管中國近日與東亞各國的關係日趨緊張,但對於自己的形象宣傳仍不遺餘力。”

香港《明報》署名陳伊敏的評論稱:“國慶節前,《國家形象宣傳片》之《人物篇》將通過國際主流媒體向世界觀眾播放。該片因以中國各界名人來詮釋中國形象而備受質疑:只有名人才能詮釋國家形象嗎?”“‘一個國家最好的形象是對本國人民的愛護和對人權的尊重。明星、名人、球星、成功人士代表的是特權的中國,不是真實的中國。這種宣傳片只會讓世界誤解中國,不了解的人以為中國是發達國家,了解的人也明白中國存在什麼問題,這種閃亮光鮮的幻象會讓世界感到中國的虛假。’北京理工大學經濟學教授、中國問題學創始人胡星鬥對世紀版記者說。”

上海《東方早報》署名安替的評論稱:“雖然國家形象廣告符合國際慣例,但國家形象不能依託於廣告。此次五十名人的《人物篇》立意很好,把抽象的國家形象具體化成有國際聲譽的五十位華人的個人形象,試圖讓觀眾在想到中國的時候,立刻聯想到這五十張生動的面孔,和他們代表的‘中國夢’。但要想到,海外觀眾在看完這些成功的華人面孔後,立刻就會看關於中國的新聞,新聞中更加普通的中國人面孔是喜是悲,才會更加影響觀眾對中國的理解。對於西方觀眾來說,任何一個普通中國孩子的不幸,縱有再多國際著名華人的幸福,也難以彌補。”

新加坡《聯合早報》署名鄧聿文的評論稱:“不論名人也好,還是其它宣傳方式也罷,要想在一次國家形象的廣告展示中,改變他國人民在西方媒體多年的宣傳下所形成的近乎刻板的中國印象,是不現實的。”“一個國家必須有基本的正義。此種正義不是靠宣傳出來的,而必須落實到國家的政策和行為中來,為全體國民都能真切地感知和享受到。”“對國家形象最好的宣傳,莫過於善待自己的國民。如果一個最卑微的人,都能切實感受到其尊嚴受到政府的尊重,其利益受到政府的保護,那世人還有什麼理由不尊重這個國家、這個政府呢?真到了這個時候,國家的‘軟實力’和形象無須刻意去宣傳和公關,即可得到世人的認可。相反,若這個國家的國民時刻都要提防來自公權力的侵害,在國家的權力,以及權力的人格化身政府官員面前戰戰兢兢,那再多的對外宣傳,再好的對外宣傳,也無濟於事。世人還是會認為,這個國家是一個缺乏基本正義的國家。”

香港《太陽報》“華夏透視”的評論稱:“國家形象不是依靠宣傳樹立的,世界上除了中國,還有哪個國家像中國這樣王婆賣瓜式的自我炫耀?美國從來不打政府廣告,因為他們用實力說話。美國公民走到哪裡,美國政府的保護就跟到哪裡,美國護照就是最好的宣傳。相比之下,如今有多少人會以身為中國人為榮呢?”“中國目前在國際上最大的負面形象,一是貪官遍地,司法不振,社會不公;二是製造的產品粗製濫造,尤其是食品安全毫無保障。中國要想讓世人耳目一新,讓國人充滿信心,就應從這兩方面痛下決心,大力整頓,何必要花掉大量的民脂民膏去粉飾太平呢?”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