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公民廣場

陳破空:溫家寶為何在任期將盡前大談政改

發表時間:

廣告

溫家寶最近兩次有關政治體制改革的談話引起相當的關注。溫家寶8月21日在深圳說,沒有政治體制的改革的保障,經濟體制改革的成果就會得而復失,違背人民的意志,只會是死路一條。溫家寶8月27日在國務院工作會議上說,執政黨的權力得不到有效監督和制約就會腐敗,政權的性質就會改變,就會人亡政息。對於溫家寶的講話,一種看法認為是空話,而另外一種看法認為值得重視。

官樣文章抑或負罪感驅使?

旅美評論家陳破空認為可以從三個層面來理解溫家寶的講話,第一個層面,這只不過是一個例行的官式的講話。因為對於政治體制改革,中共高層歷來有不同的解釋,他們可以把精簡機構,政府調整,大部制等等都叫做政治體制改革。如果從這個角度來提政治改革,那就一點也不新鮮,因為溫家寶在最近兩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都重複了這樣的提法。第二個層面,有人感覺到溫家寶在中共目前的領導人中算是一個比較有良心的人,那麼,他可能希望在自己任期快結束的時候,留下一些話來表白他的良心,來表明他盡了最大的努力。需要指出的是,在他任期行將結束的時候,中共內部的權力鬥爭異常激烈。各有山頭,各有勢力,誰也不服誰,誰也管不了誰,各行其是,中共內部這樣一種局面可能使得溫家寶無所顧忌。反正任期快到了,“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任期將盡,做不了事,也就說一些好話。由此引出另外一個層面,溫家寶實際上有一種負罪感。溫家寶受胡耀邦趙紫陽很多的提攜,而胡耀邦趙紫陽是主張政體改革的人,但是溫家寶在關鍵時刻站在了鄧小平一邊,鄧小平安排他去監視胡耀邦和趙紫陽,後來又去監控江澤民,充當了一個監控的角色,使他感到有一些負罪感。那麼,在任期將盡的時候,說這些話實際上希望延續胡耀邦趙紫陽的路線,相當於對他的老上級的在天之靈的一個交代,這樣看來,也可以說溫家寶的講話是一種形式的懺悔吧。

溫家寶做影帝不夠格

對於一些自由派人士批評溫家寶演戲作秀,陳破空認為溫家寶在現有體制重重障礙下有了一些良心發現,當然他有作秀的成分。但往往作秀的時候,會產生這樣一種心理效應:當作秀的人試圖去感動別人的時候,反過來可能會感動他自己。陳破空覺得用“影帝”來形容溫家寶或者說溫家寶這樣做純粹是演戲不夠恰當。說到影帝,溫家寶演技差得太遠。可以看看他在英國訪問時遭到有人扔鞋後的反應,他的表現就非常中學生化。跟布什遭到扔鞋後表現出的風度和機智完全不能相比。溫家寶更像是共產黨的一個三好學生,紅小兵,紅小鬼,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的一個“老好人”。
陳破空同意從心理上講溫家寶還有一些陽光面。所以,出於政治需要,他會去慰問百姓,走訪基層;他會去體現親民作風,這方面是在作秀,但作秀的過程中他的心態是負責的,有可能在基層看到的災民,天災人禍會感動他,使他覺得加深了對老百姓的理解。這時候他就會有一個變化,這裡面還有胡耀邦和趙紫陽的影響,前段時間他寫的紀念胡耀邦的文章也是情真意切。因此不能說這一切完全沒有真心實意,只不過在這種制度下不起作用。因為溫家寶不是一個強勢領導人,他應該算得上是一個弱勢領導人,他說這些話無法改變大局。

溫胡有別只是角色搭配或者是任期將盡前的攤牌

溫家寶有關政治體制改革的講話明顯同胡錦濤不同,對此,陳破空認為這也可以做兩個層次的理解。一個理解就是說不一定真的不同,也許就是表面上分工不同,這在中共歷史上是常見的現象。像毛澤東跟周恩來的搭配,周扮演白臉,溫和派,毛給人的感覺是心狠手辣。江澤民和朱鎔基也類似這種格局。到了胡溫時代,溫家寶唱白臉,胡錦濤唱黑臉,都是為了統治的需要。另一個層次就是,如果他們有真正的區別的話,那可能就是到了任期的最後階段,雙方都有點攤牌了。因為這時候誰也打不倒誰了。即使溫家寶說了這些話,他們要想在這個時候推翻溫家寶,政治風險會非常大。溫家寶也看到這種局面乾脆就豁出去了。為什麼溫家寶要在這個時候發表明顯不同於胡錦濤的言論,這跟十八大將近,高層權力分配,團派,太子黨,江派,胡派內鬥有關係。可以說,權力鬥爭耗費了胡溫政權的全部任期,也許這使溫家寶最終看不下去了,產生了另一種負疚感,類似於朱鎔基的感覺,朱鎔基快下台時說,他下去後不要多求,只需要大家承認他是一個清官就行了。朱鎔基這樣說是努力跟周圍的人畫清界限,溫家寶也一樣,在任期將盡時努力跟周圍的人區別開來。有點良心發現,要做點實事,做不了做得了,中國有句古話,有心殺敵,無力回天。在目前這樣的格局下,溫家寶無能為力,也就只有說說而已。

光說政改並不意味着進步

有人說無論如何,溫家寶作為一個總理,處在這樣的位置上,說出要進行政治體制改革的話,就會產生影響,人們就可能把它作為參照。陳破空承認溫家寶的講話有一些積極意義。但現在來講政治改革有點為期太晚。早在胡耀邦趙紫陽時代,講政治改革講得就非常多。在1985年,陳破空就和他的同濟大學的十名研究生同學上書胡耀邦時講了同樣的話。今天來談政改談不上是進步,只能說把它重新揀起來。像胡耀邦趙紫陽時代講黨政分開,政企分離,今天溫家寶講監督,這都是重複。講是可以的,關鍵是能不能幹政改。毛澤東早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就大唱民主,讚揚美國民主好,說中國就要實行民主,就是要兩黨制,多黨制。唱得很響亮,迷惑了很多知識份子。後來才發現毛的目的是要把國民黨唱衰。結果他們上台以後,比國民黨還要專制獨裁,還要腐敗。所以,光說,光靠語言就很難讓人相信了。溫家寶雖然說了這些要政治改革的話,但我們很難得出一個結論。關鍵是有沒有行動。

華國鋒在體制內顛覆了毛澤東的路線

中國共產黨體制內改革有沒有可能?陳破空認為這並非完全沒有可能性。他認為真正在中國歷史上,起到改變歷史作用的一個人,既不是鄧小平,也不是胡耀邦和趙紫陽,而是華國鋒。前者只不過是沿着一個體制內確定的改革開放的路線走,而後者卻真正改變了共產黨。華國鋒看上去是一個老實人,但當他繼任了權力後,他真正顛覆了毛澤東的路線,而且他把“以階級鬥爭為綱”,扭轉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讓全國安定地搞經濟發展,派團到國外考察,對外開放,這是從華國鋒開始的,華國鋒真正改變了中國的局面,就是把它前面的路線完全顛覆了。中共掌權後的前三十年和後三十年在華國鋒那裡畫了一個分水嶺:前三十年以破壞經濟,搞政治運動為主;後三十年以經濟建設為主。華國鋒在中共體制內起到了扭轉歷史的作用。但目前的格局不同,目前的中共高層都以鞏固自己的權力為出發點。但華國鋒時代沒有想那麼多。華國鋒最後失去了權力,甚至啟動改革開放之功都被鄧小平他們篡奪了,放在了別人的頭上。但華國鋒無所謂,甚至平和地退了下去。陳破空認為共產黨內部需要這樣的領導人,就是變得時候就敢變,退的時候很坦然地退了。這樣的人才能改變歷史。現在的領導人有極強的權力欲,在這種前提下,看不到體制內存在着改革政黨或國家的可能。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