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周末文摘

中國放棄支持金氏政權的利弊分析

發表時間:

朝鮮領導人金正日日前又一次秘密訪問中國,即使不透明的官方報告也能足夠清楚的顯示出,這位68歲的領導人希望能打消中國的疑慮。他像以往一樣需要中國的經濟幫助和外交力量,以保障朝鮮金氏政權的家族傳承。

廣告

路透社就金正日再一次訪華發表分析文章形容:如果把金正日想成家族企業中大權獨攬但疾病纏身的老闆,面臨著制裁、缺錢及擔憂誰會接班等難題,那麽他此前對主要支持者中國的求助之旅也就合情合理了。

金正日告訴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他願意重返核談判,並讚揚了中國取得的經濟成就。胡錦濤則歡迎金正日在核談判上的立場,並推動他進行經濟改革。中國希望朝鮮能恢複核談判。據新華社報導,胡錦濤說:“發展經濟既要靠自力更生,也離不開對外合作。這是順應時代潮流、加快國家發展的必由之路。”

不過,路透社的文章認為,不應期望金正日採取任何大的措施。

文章引述美國和平研究所的帕克稱,就像一個目空一切的公司老闆一樣,他需要中國,但又懊惱自己需要向這個非常富裕的鄰國求助。“金正日需要中國,因為那裡沒有他人可求助……但與此同時,如果在朝鮮政府內部,金正日越來越被看成是中國的人,他將面臨攻擊。”

這種緊張關係才是中朝兩國關係的核心。

不過,即使中朝希望能恢復長期停滯的六方會談,其他四方的積極性則不高,奧巴馬政府本周對平壤採取的新制裁措施正說明了這一點。美國及其盟國希望朝鮮在重返核談判前要多採取行動,而不只是嘴上說說。

不管怎樣,目前金正日正忙於9月的代表大會,分析人士認為該屆大會將為他的小兒子繼位鋪路。他的小兒子金正銀此次陪他訪問了中國。

中國中央黨校朝鮮問題專家張璉瑰說,朝鮮目前很缺錢,一直希望能獲得更多援助,特別是現在金正日可能需要更多的食物,來確保代表大會有個良好的氛圍。張璉瑰稱,不過朝鮮可能言行不一致,金正日的這些話更可能是個戰術上的權宜之計,而不是真的突破。

文章還引述中國人民大學的時殷弘教授說,5月份,金正日突然結束當時對中國的訪問,顯然是因他的支持要求未得到滿足而感到不滿。時殷弘稱,在某種程度上,此次最新訪華是他回過頭來對中國唯唯諾諾尋求支持,顯示他有着更深的需求,需要為代表大會創造一個可容忍的環境。

時殷弘稱,從金正日一直以來的行為記錄來看,如果朝鮮的孤立狀況得到緩解的話,那麽他很可能與中國疏遠,“如果金正日的日子好過了,他不會這麽順服的”。

那麼,金正雲是否有能力“子承父業”?

朝鮮執政黨勞動黨9月將召開黨代表大會,屆時外界盛傳的該國政權接班人金正雲(Kim Jong-un,又譯“金正恩”)可能公開露面,並將擔任勞動黨要職。金正雲是何來歷?

據路透社的文章披露:金正雲是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日最小的兒子,據信生於1983年底或1984年初。其母高英姬(Ko Yong-hui)生於日本,朝鮮族裔,後來前往朝鮮並加入了當地專業舞蹈團。高英姬從未與金正日正式結為連理,而在她之前,金正日已有兩位妻子,一些人認為這可能影響金正雲接班的合法性。但金正日一個情婦的親屬稱:“誰會被認為是合法妻子,只有凌駕於法律之上的最高領袖一人決定。”

那麼,金正雲能否擔當大任?

消息稱,金正雲年僅二十餘歲,外界普遍認為其父如突發意外,金正雲年齡尚輕,經驗不足,難以接過這一職務。1980年10月份,時年38歲的金正日在該國勞動黨一次大會上獲選黨內機要位置,對外揭示了其作為候任繼承人的地位;如果今年9月份的會議上金正雲重演歷史,他將比當年的金正日年輕10歲。

金正日的繼任事宜在1980年之前已暗中醞釀16年之久。在1980年10月的大會上,金正日躋身黨內政治局,並一手籌畫了他本人作為其父金日成唯一合法繼承人的宣傳造勢。金日成逝世時,金正日52歲。

專家稱金正雲聰慧過人,具有領導才能,是子承父業的合適人選。同時也有報導稱他性情冷酷,分析人士稱,這一特質將是他統治該國所必需具有的,亦為金正日所看中的一點。

朝鮮的政權交接是如何進行的?

文章稱:要想建立起其父及祖父多年來為自己培養起來的個人崇拜,金正雲仍需進行大量工作。正是這點使得兩位領導人能夠帶領朝鮮突破政治和經濟方面的重重挑戰。官員們稱,有跡象顯示朝鮮國內可能會大力宣傳金正雲的合法接班人地位,但很多人質疑此類宣傳能否行之有效。

一些分析人士稱,金正日意識到無論誰當接班人,都無法享受到冷戰格局給當時的他帶來的便利,因當時的蘇聯與中國近乎無條件支持他,這對他確立其合法執政地位有很大幫助。朝鮮在核項目等軍事問題上行事高調,目前中國在外交壓力之下也不願全力支持平壤。一些人認為朝鮮領導人金正日可能並不真正在意死後之事。很多人認為金正日後,朝鮮可能會出現一個領導集體或是一個看守政府,直到接班人有能力執掌政權。

另外,網上的公民月刊刊出社論文章:中國應該放棄對金氏政權的支持。

文章說:天安艦事件已使中國在半島外交中的窘態暴露無遺。日前在韓國訪問的溫家寶有關“中國反對和譴責任何破壞半島和平穩定的行為”的表態,可以間接看作是對朝鮮的譴責。不過文章認為,不管天安艦事件是不是真的由朝鮮魚雷所為,鑒於金氏獨裁政權的反覆無常、毫無信義可言及其悖離人類文明的本質,中國到了必須評估是否還有必要繼續支持它的時候。

文章說,中國應該毫不猶豫地放棄對金氏政權的支持,並將這一意圖清晰地傳達給朝鮮。最根本的理由是,這個打着社會主義旗號,實則封建世襲的政權遲早要垮台,朝鮮半島遲早要被南方所統一。到時因支持金氏政權而被動地排斥在半島統一進程之外,甚至被統一後的半島視為敵人得不償失,不如現在就考慮主動放棄對金氏政權的支持,轉而促進半島的統一。

這裡的問題在於,為什麼金氏政權一定會垮台?在人類歷史上,家天下的獨裁政權很多,可是像金氏政權一樣窮兵黷武,對內視人民為草芥,對外投機成性,毫無信譽,與世界文明逆道而行的反人民政權,環顧當今宇內,確實很少見。金氏政權如果還延續家天下的統治,對人民採取高壓政策,那麼,當人民覺醒後,或者再遇到類似大饑荒這樣的它不可克服的天災人禍,或者其他的重大外部危機,其被推翻必定無疑。因為在如今的文明時代,獨裁政權的本質決定了它天生的脆弱性。

那麼,朝鮮是否也可像當年的中國一樣,通過改革開放轉型發展,走出一條新生之路,然後再和韓國實現和平統一?這種可能性應該說微乎其微,這既在於金氏政權缺乏實行改革開放的動力和決心,更在於朝鮮已喪失了中國當年決定推行改革開放的內外環境和條件。中國在上世紀70年代末實行改革開放時,世界共產主義體系還沒有瓦解,這使得從意識形態上看,中共的合法性還存在。另一方面,海峽對岸的台灣,雖然經濟彼時比大陸發達,但由於信息的獲取遠沒有今天這般方便;更重要的是,國民黨在大陸的30多年統治,並未帶來富民強國;此外,台灣在體量、面積、人口、軍力諸方面,都沒法與大陸相比,所以,大陸實行改革開放,不怕台灣和平演變,何況,中間還隔着一條海峽。此外,中國能夠實行改革開放還與美國的支持分不開。美國當年為了與蘇聯爭霸,需要中國的幫助,所以美國對中國的改革開放持歡迎態度。然而,即便如此,中國在改革開放逐步深化的80年代中後期,也發生了一九八九那樣的全國規模的社會運動,險些讓中共丟失政權。

今天朝鮮如果實行改革開放,內外環境和條件要比當年中國遠為惡劣。其中對金氏政權最致命的一點是,在世界已進入網絡時代的情況下,一旦開啟自由化的改革,由於有韓國這個同宗同源的參照系存在,人民對金氏政權幾十年的罪惡統治是不可能容忍的。韓國不比台灣,無論國土面積、人口規模還是軍事力量,都與朝鮮相當或超過,此外,韓國還是國際社會的新興發達國家,更重要的,韓朝兩國領土連接,當朝鮮打開國門後,一條三八線是無法阻擋人們向南的。現在朝鮮民眾之所以還對金氏政權愚忠,根本是因為無法接觸到外界的信息。獨裁政權最害怕的就是人民知道外部世界以及其統治真相。

亨廷頓在《變化社會中的政治秩序》這部經典著作中指出,威權國家的社會動蕩一般發生在轉型過程中,因為社會轉型會帶來人們權益的要求而威權國家又不能完全滿足人們的此種要求。所以,一旦朝鮮實行改革開放,帶給金氏政權的,肯定是大規模的社會抗爭和社會運動,很難想象結構性脆弱的金氏政權在這種全民的抗爭和運動中還能生存下去。這也就是金氏政權為什麼對來自中國的改革建議遲遲不接受的原因。他們清楚,延續現在的愚民統治,還能支撐一陣子,一旦國門洞開,人民不會給他們這種轉型的機會。本質上說,金氏政權現在是過一天算一天。

當然,中國若放棄對金氏政權的支持,存在一個風險,即以金氏政權的投機性格,它肯定會倒向美國,屆時中美如果發生衝突的話,中國就沒有朝鮮牌可打,從而失去了一個戰略緩衝地帶。如何來看待朝鮮的戰略屏障作用,是不是失去朝鮮中國就會喪失戰略安全?

文章就此分析:從地緣戰略上看,如果金氏政權垮台,中國就得直接面對美軍的包圍,似乎對中國的戰略安全是很大威脅,這也就是很多人力主支持金氏政權的根源。但此看法其實沒看到現代戰爭與傳統戰爭的本質差異。在冷兵器時代甚至冷戰結束前,朝鮮具有這種戰略屏障的作用,然而,現代戰爭打的是高科技,朝鮮半島本身狹小,缺乏戰略縱深,其戰略屏障作用在高科技武器面前勢必大大減少,甚至沒有。何況韓國距離中國山東等沿海一帶本來就近,如果中美髮生衝突,美國根本無需借道朝鮮,在韓國就可打擊中國的目標。

其三,若中國放棄對金氏政權的支持,還可卸下扶持“邪惡”政權的“名聲”,改善中國的道德形象。對中國來說,這將是有助崛起的無形資產。儘管國際關係更多講究的是利益,但畢竟全球輿論的話語權還掌握在西方手中,金氏政權作為一個十足的反人民政權,中國支持這樣一個政權,不但與自身的社會及經濟快速現代化不符合,也使得多年來為維護半島和平的正義形象及作為一個正在崛起的負責任的大國形象受到了很大傷害。何況,中國對金氏政權的支持,並沒有得到其同等的回報。因此,如果中國放棄支持金氏職權,國際社會特別是西方和東亞周邊國家對中國的戒心將會大大減少,從而更有利於中國的國際形象。因為他們會把中國的這一舉動視作中國轉向民主和更好融入國際社會的一個重要標誌。

最後,作者還提出:中國放棄支持金氏政權,還能節省大量的外交資源。中國目前是朝鮮的唯一金主。雖然每年給朝鮮的援助沒有公布,但想必是一個很大的數字,可能是中國所有援外中最多的。中國用超出人道主義援助多得多的資源去扶持一個本該垮台的政權,實是一種巨大的浪費。假如把這筆錢用於國內改善民生需要,或者援助給其他國家,其收益都要比給金氏政權大得多。

當然,放棄金氏政權不等於放棄朝鮮,放棄金氏政權的根本出發點是因為金氏政權已經成為中國的負資產,但中國完全可以此為籌碼,來換取一個對自己有利的和平穩定的半島局勢,從而在統一後的朝鮮半島繼續發揮影響力。為此,中國應該把美軍撤出朝鮮半島作為中國放棄支持金氏政權並促進韓國統一北方的條件。從法理上說,美軍在韓國的存在是因為朝鮮半島處於戰爭狀態,假若朝鮮半島統一了,美軍就沒有理由繼續駐軍。而且作為一個民族自信心極強的國家,韓國民眾也不會允許美軍繼續存在。即使韓國考慮到和美國的關係,允許統一後美軍繼續存在,中國也可提出,一旦台海有事,韓國不可允許美軍利用其駐韓基地攻擊中國,這是中國支持韓國統一的底線,我認為韓國應該會同意。另一方面,放棄支持金氏政權還可減少日本成為軍事大國的借口,這些年來,日本大力發展軍力,一個借口就是防範朝鮮,若中國不支持金氏政權,日本也就失去了這一借口。屆時日本再大力發展軍力的正當性就大大減少。這都有利於形成一個穩定的東北亞形勢。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