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報紙摘要

中國沒有覺醒而是蘇醒

發表時間:

今天出版的法國各全國大報刊登不少篇相關中國的文章,都是關於中國經濟的報道。世界報在分析地平線欄目中,發表署名為比埃爾安多納德羅麥的分析中國經濟發展的文章,說中國不是覺醒,而是自己睡醒了。他的文章認為,21世紀是亞洲的世紀,是中國的世紀,中國經濟讓世界吃驚的的高速發展,只是繼續歷史上曾經有過的在世界經濟領先的道路而已。

廣告

德羅麥的文章開頭就說,關於中國經濟的文章每天都鋪天蓋地,以至於外國的各大報紙是不是應當考慮把她們的經濟問題編輯部搬到亞洲去辦,這樣她們的記者就更加貼近世界經濟核反應中心。因為亞洲是發生大事件的地方,是建設增長速度,決定德國出口地位排名,給法國工業40強帶來利潤的地方。亞洲也是造成美國巨大貿易赤字,世界貨幣嚴重失衡的地方,更是瘋狂傳言迭起的地方。

最新的一個瘋狂傳言,比如說就是中國央行主席周小川逃亡到美國的傳言。根據這個傳言,周小川因為主持在購買美國房貸次級貸款的兩家大公司造成多達4300億美元,相當於五分之一的中國外彙儲備流失的虧損而受到追究,導致他外逃。大家都知道周小川被指控是上海幫,被說成與金融醜聞有染,這個傳言引起震動,好像是關於經濟間諜案小說的第一篇章具有吸引力。謝天謝地,傳言被否認了,要不然,第三次世界大戰也可能就會不遠了。

世界報的文章說,其實亞洲已經成為一直引發西方經濟既害怕但又幻想的主體。中國的崛起具有震懾,即使用長篇文章也寫不完中國的成就,然而這都是新近的成功,中國是世界出口第一,世界工業第二,第一大汽車市場,第一大外彙儲備國,擁有世界十大股市中四個最大股值,在煤炭鋼材鋁合金水泥化肥等方面中國排名第一。中國的儲蓄利率世界最高。等等等等。

中國是在日本之後崛起。假如中國與日本相加,以購買力為計算的經濟實力等同於美國或歐盟。接下來如果再加上印度,亞洲就肯定成為世界經濟的第一大力量。這將會深深刺激西方的驕傲,西方人一直堅信西方文明是優越的,西方的經濟制度有效性是不可超越的。

一本由克洛德梅耶撰寫的書叫做中國或日本,誰將是亞洲的領袖。作者在該書里用一句話概述地理經濟的板塊變化 :19世紀是歐洲的,20世紀是美洲的,21世紀毫無疑問將是亞洲的,或者更確切的說,是亞洲回到她一直佔據只是在19世紀時丟失的世界第一的位置上。

世界報的文章接着寫道,12年前英國經濟學家安古斯麥迪森曾經診斷出這個世界經濟排列秩序的大變動。他在名為960至2030年歷史中中國經濟的業績一書里寫道,亞洲重又領先雖是漫長的歷史過程,然而卻是簡單的回歸。麥迪森長期任職於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他的研究結論讓歐美氣得咬牙,但卻在亞洲和中國引燃熱烈。

麥迪森說,追溯經濟統計有記載的遠久歷史,除了短暫的兩個世紀以外,亞洲一直都是世界經濟第一強大的地區,中國一直都是世界最大的經濟大國。公元1000年時,亞洲的國民經濟總產值佔全世界百分之70,1500年時,佔百分之65,1820年時佔百分之59。只是在這個年份時因為亞洲不僅失去了工業革命的機會,而且還閉關自守,亞洲才開始了排名下降,中國才崩潰。1820年,中國國民生產總值還佔世界百分之29,1880年下降到百分之14,1950年時則在跌到少於百分之5。中國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個國家此時的國民收入低於1500年的水平。

亞洲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開始重新起步,慢慢的首先由日本領頭,接着30年以來越來越快由中國帶動。中國不如說她睡醒了,因為中國並沒有覺醒。中國展現了兩百年禁食以後經濟尖錐般高速發展的饑渴。

閱讀麥迪森著作帶來的震撼用夏季夜空浩瀚的時空星海里忽然發現一顆閃亮炫目的行星帶來的興奮刺激做比喻很恰當。人們已經習慣於聽說經濟總是放緩的消息或者以季度來預測明天,亞洲則用千年的時間計算運作。當專家為某一國家的國民收入統計辯論不休的時候,麥迪森卻重建了從公元1年至今的全世界經濟發展的軌跡。這個自嘲為數據狂的人給我們不僅僅打造了數據基礎,更給人更好理解亞洲經濟發展的鑰匙。

世界報的文章說,麥迪森今年4月24日在巴黎美國醫院默默無聞中逝世,根本沒有獲得什麼諾貝爾經濟學獎,看來即使在今天捍衛經濟增長的成就,經濟意義上也是不正確的事情。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