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人物特寫

張思之:中國律師職業的良心

發表時間:

他是共產黨中國的第一代律師,他參與了中國最近幾十年最重要的訴訟案件。每一次他都敗訴,但他成為中國律師職業的良心。他就是現年82歲的中國著名律師張思之。法國《費加羅報》駐京記者Arnaud de la Grange 2010年8月23日在《費加羅報》發表長篇文章介紹這位老人,認為從他走過的路程,可以看到中國走向法治國家道路的曲折。今天的人物特寫節目就向大家介紹費加羅報這篇文章的內容。

廣告

文章寫道:他總是敗訴。但是,在他生命的晚年,這條布滿失敗的路程猶如中國走向法治國家的光明道路。從毛澤東的遺孀,到中國最著名的異議人士,他參與了中國最近幾十年的所有重要訴訟。這位身材高大的老人,雖已82歲高齡,卻像年輕人一般才思敏捷。他經常被稱作是中國律師的良心。

文章介紹說,1947年,也就是共產黨中國成立前兩年,他開始攻讀法律專業。1956年,他成為人民中國第一批律師中的一員。但是,一年以後,他就被打成右派,自1957年到1972年間,他一直在勞改營。離開勞改營之後,他在北京一所中學教書。1979年,他官復原職,重操律師職業。此後,他一直不知疲倦地為一些無法勝訴的案件辯護,堅信即使無法達到目標,只要爭取就會有成果。他向《費加羅報》記者表示:“在中國的法制狀況下,判決結果並不真正是按照法律做出的,因此,最好不要只盯着最後結果。

張思之恢復律師工作之後接手的第一個案子,就是被指定為毛澤東的遺孀江青辯護。這第一樁案子是一個絕好的跳板。接下來就是為解放軍中的重要人物、抗戰和國共內戰英雄李作鵬辯護。李作鵬後來成為林彪身邊的要員大將。在這之後,張思之接手的案子性質非常不同,諸如為記者高瑜、趙紫陽秘書鮑彤等八九天安門事件中的人物辯護。但最著名的努力是1995年異議人士魏京生案。當時,魏京生先是被指控泄漏“軍事秘密”,然後又被指控試圖顛覆國家政權。張思之本人很少談及此一案件,但他當時的筆記後來在美國出版。從中可以得知,他當時只有兩天的時間,在北京法院一個冰冷的小房間里,閱讀長達一千九百頁的起訴書。張思之回憶說,當時,司法部一名官員問他,“既然指控罪名確鑿無疑”,為什麼還要辯護。魏京生1997年保外就醫獲釋,目前流亡美國。

《費加羅報》文章寫道:1979年以來,儘管他始終堅守信念,但並沒有招徠大麻煩。在很長時間裡,他都拒絕接受任何媒體採訪,如今也很少接受採訪。據他自己所說,即使他的家人也不太了解他工作的內容。2008年,德國司法部長齊普里斯(Brigitte Zypries),在柏林授予他佩特拉-凱利人權獎,表彰他為中國人權和法治國家建設所做的傑出的努力。

今天的張思之對中國的法律現狀感到悲觀。他向《費加羅報》這篇文章的作者表示:“實事求是地說,法治國家在中國倒退。《費加羅報》文章寫道,有人說應當對比過去,看到進步。張思之對此感到不悅,反問:“和什麼對比?和無法無天的毛澤東時代對比么?當然,那是有進步。但是,不能總是無休無止地縱向對比。要從基本的人權需求出發,橫向對比。這樣對比來看,我們取得的成就非常有限。”文章介紹說,張思之對騷擾律師事件重新猖獗以及一些非常政治化的案件中的司法鬧劇感到憂慮。

張思之律師不是一個只低頭看法律條文,而不關心中國的整體發展的人。《費加羅報》文章寫道,作家劉曉波被重判11年徒刑後,他是二十人聯署公開信簽名者之一,譴責當局對劉曉波的判決,要求像劉曉波一樣被判刑。他說,“無論在哪一個時期,都永遠不能把與政府思想上的不一致當作犯罪。否則,怎麼進步呢?這正是中國的問題所在。”張思之簽署了導致劉曉波入獄的《零八憲章》。但他表示,坦白地說,他並不認為這份憲章很好。他認為應當字斟句酌,制定一份完美的文件。不應當操之過急。但是,他也認為,儘管《零八憲章》並不完善,但它試圖推動體制在一個溫和的憲法框架下發展,意義巨大。

張思之反對那些關於司法的中國特色或社會主義特色的詭辯。對他來說,一個令人滿意的司法必然要經過分權。他說,“問題很簡單。只要黨作為組織不脫離司法體制,現狀就不會有所改變。他認為,中國司法獨立的道路還很長,但他相信新一代。他說,他接手的案件都敗訴了,但是,他相信歷史會證明他勝訴。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