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日兩國政府進入本周以後都降低了吵架的姿態,今天(29日)中國限制對日出口的稀土,也有恢復申請出口手續的徵兆。日本內閣官房長官仙谷由人昨天在記者會上也說要謀求中日首腦會談,他宣布首相菅直人將出席下個月4日比利時召開的歐亞峰會說:“如果環境整頓好的話,希望舉行中日首腦會談。外務省也在朝這個方向努力吧。”

廣告

當天,日本也關注到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姜瑜也在記者會上展示了較和緩的立場:“中日關係保持穩定、健康發展,需要雙方共同努力、相向而行,需要日方拿出坦誠、務實的行動。”

日本誰都看得出,菅直人政權在這場外交糾紛中亂成一團,包括初期不懂對這種涉及外交糾紛的事件採取政治干預,以至於任由沖繩地檢決定延長扣留期;事情鬧大了。

據多個消息說,仙谷乘菅直人出國旨意法務大臣柳田稔通過最高檢察廳向沖繩地檢施壓立即釋放中國船長,更畫蛇添足地召開記者會,宣讀一份據說是最高檢察廳寫的釋放說明:“考慮到對國內的影響和日中關係,無法再繼續調查案件”,等於聲明放棄日本司法主權向外交壓力投降。為此菅直人政權當然在政壇遭遇譴責。

昨天,在國會參議院外交防衛委員會上,外相前原誠司所遭遇的在野黨議員厲聲責問,不過前原雖然抵禦在野黨追究,但他上周日在外務省高官會議上說,改善中日關係是外務省的工作,顯示他要從首相官邸奪回早在自民黨政權後期外務省已被首相官邸逐漸剝奪的外交主導權。

近20年日本的政權雖基本屬於走馬燈模式,但有官僚操作,從未如此失態。民主黨不但本來缺乏執政經驗,而且倡導政治主導、排除官僚,一上台就削減政府各部開支、與官僚對峙,結果官僚在大難來臨時不想作聲也不便作聲,前首相鳩山由紀夫因此搞砸了日美同盟關係,菅直人現在騎虎難下。而日本民間輿論在這場中日糾紛中的反應很一致,就是批評菅直人政權處理事件的失誤和對中國恐嚇外交印象深刻。

當中國船長打着勝利手勢回國時,中國的周邊國家都因中國在西沙、南海、東海糾紛中的強硬姿態,開始體會到中國的經濟發展原來真是威脅,不是機遇。旁觀中日糾紛的韓國輿論正對中韓黃海糾紛顯示警惕,亞太國家在中國經濟誘惑下正疏遠美國的趨勢忽然轉向,尤其是日本這個同盟國,美國適時地把握住紐約聯大的契機。前原與美國國務卿克林頓在紐約會談後表示,日本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承諾:“克林頓國務卿說了,包括尖閣諸島在內都屬於日美安保條約第5條適用的範圍。”

安保條約第5條是日本的領土受到武力攻擊時,日美聯合行動對抗的規定。克林頓是美國的國務卿首次明確說尖閣諸島(中國叫釣魚島)屬於日美安保對象,也就是說,如果中國搶佔釣魚島,美國就會出兵協助日本保衛國土。克林頓此言是一箭雙鵰,既收買了遭遇中國威脅的日本回歸日美同盟的決心,也敦促日本重新認識日美安保條約對日本安全、保全國土最重要,促使日本官民在中國的東海強勢和外交強權面前認識到,只有美國才能保護日本,所以沖繩必須有美軍基地。

日美外長會談後,美國總統奧巴馬也在與菅直人一見面就說:“我希望能討論目前各種可能升級的地區性緊張局勢”,奧巴馬當然是指中國在東海日趨活躍引起的緊張局勢,從事後日方公布日美首腦達成在中國問題上緊密合作的結果來看,在中國外交強迫、經濟打壓的崢嶸面目中,惶恐不知所措的菅直人徹底改正鳩山政權接近中國、回歸亞洲的路線,今後日本的對華政策不但將受美國左右,而且可能還帶動恐懼中國的韓國、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等與中國有領土糾紛的國家重投美國這個老主子或新主子的懷抱。(東京費麗文,法國國際廣播電台中文部專稿)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