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諾貝爾和平獎

日媒認為劉曉波獲獎痛擊了中共獨裁統治

日本傳媒、輿論對劉曉波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反應從周五傍晚起持續到周六不衰。如果說周五的反應帶着震撼性的話,那麼周六的反應就應說是冷靜而沉重。

香港民眾10月8日到中聯辦門口敦促中共當局釋放劉曉波
香港民眾10月8日到中聯辦門口敦促中共當局釋放劉曉波 路透社
廣告

各大報周六都紛紛從頭版頭條開始,以3至4個版面來報道劉曉波得獎後妻子的遭遇、劉曉波生平和著作、國內外的評論和聲明,以及諾貝爾和平獎的意義等。其中,形容中國政府、傳媒對劉曉波得獎分別是激烈反彈和沉默抹殺,不過日本也報道了中國網民中有人歡呼和批評中國政府立場的觀點。

各大報也都發表社論,眾口一詞地認為劉曉波獲獎是國際社會向中國領導人發出強烈的批評訊息,社論也都嚴辭指責中國在經濟高速發展的背後,停滯民主化、輕視人權的政策。銷量最大的報紙《讀賣新聞》認為劉曉波獲獎痛擊了中共獨裁統治,而親中大報《朝日新聞》認為,劉曉波獲獎也反映了中國在中日東海糾紛、中國與他國南海糾紛等過程中中國外交不遵守國際規則令國際社會生出的警戒。

日本政府到周六為止沒作出正式反應,只有首相菅直人周五晚被記者追問時,才說他認為諾貝爾和平獎評議委員會是基於人權的普世價值對劉曉波作出了評價。雖然日本傳媒、輿論熟悉政府一向在這種敏感問題上顧慮中國,但一些分析認為,在中日關係正出現改善徵兆中,菅直人尤其小心擇言。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