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要聞解說

德日將聯手應對中國稀土限運

發表時間:

德國和日本決定聯手對付中國限運稀土,以確保全球稀土資源運輸暢通。德國經濟部長布呂德勒在東京與日本經濟官員會談後,就此達成共識。由於北京最近在中日釣魚島風波期間以暫停對日出口稀土作為報復措施,稀土運輸再度成為國際貿易關注的焦點,西方工業大國尤其擔心中國限運稀土會給它們的尖端工業造成瓶頸。

要聞解說
要聞解說 RFI
廣告

德國經濟部長布呂德勒今天(16日)在東京與日本產業大臣大畠章宏及財政大臣海江田萬里舉行了會談。會後布呂德勒透露,雙方談到了稀土危機,打算聯手向中國施壓,以便“找到一條合作開發稀土資源的途徑”。

稀土指的是化學元素周期表中的鑭系元素,廣泛應用於電子、電機、通訊和軍事工業。目前,世界上開發稀土資源的只有少數幾個國家。其中,中國是稀土資源大國,掌握着全球稀土資源近92%,在出口的稀土中,鏑和鋱所佔的比例超過99%。這兩種元素對於發展綠色能源技術和軍事有着非常重要的廣泛用途,堪稱世界上“最隱秘、最寶貴的”稀土元素。

自中國近年開始限制稀土出口後,日本和歐美國家的抗議就沒有停過,紛紛以“中國擁有世界絕大部分稀土儲量”為由,要求中國取消稀土限運。去年6月,美國和歐盟就曾一度聯手向世界貿易組織投訴,指稱中國限制出口包括稀土在內的幾種主要稀有金屬違背了國際貿易準則。

據德國經濟部長布呂德勒說,日本官員向他透露,日本目前的稀土儲備只夠工業部門維持四個星期。據報道,日本共有31家企業長期向中國購買用於電子工業和汽車工業的稀土,而在中日爆發釣魚島風波之後,從9月21日以來,這些公司來自中國的稀土已經斷貨。

自從中日爆發釣魚島風波,北京停止對日出口稀土後,東京方面意識到,中國不僅現在對日限運稀土,將來只要爆發任何外交摩擦和風波,中國隨時都會報復,以稀土禁運來掐日本的脖子。

日本的遭遇,也引起西方工業大國的擔憂。它們不僅擔心隨時可能像日本遭遇稀土禁運帶來的後果,同時也對禁運造成稀土價格飆升感到無奈。

德國經濟部長布呂德勒日前訪問北京時,似乎沒有就稀土問題與北京攤牌;但他到了日本,卻與日方特別探討這一問題,顯示德國對日本問題的重視。布呂德勒訪日結束後,從東京取道俄羅斯回國。他途中對記者說,雖然德國在稀土方面一時還不會像日本那樣遭遇“瓶頸”之扼,但限運造成全球市場稀土價格飆升,德國也不得不未雨綢繆,尋求更多的供應商和稀土來源渠道。為此,德日兩國將聯手推動中國以外的其他稀土生產國加入合作範圍,譬如納米比亞、蒙古和美國,共同應對稀土危機。

雖然中日釣魚島風波已經平息,但直到目前為止,東京認為中國對日限運稀土的措施不僅沒有放鬆,反而越發加緊。而中國商務部長陳德銘卻多次宣稱,中國官方沒有禁運,只是中國企業“自發感情”驅使下的行為“政府也不會幹預”。

儘管中國商務部一直否認發布稀土出口禁令,日本產業大臣大畠章宏直到昨天(15日)仍向新聞界通報說,中國海關“依然嚴格執行限制(對日)出口稀土的程序,局面毫無解決的進展”。大畠章宏甚至表示,他正在考慮是否“直接與中方交涉”,如果中國不儘快解除對日稀土限運,日本政府將向中國提出正式抗議。而據一些日本官員透露,一旦交涉無效,日本打算就稀土限運向世界貿易組織投訴中國。

本周二(12日),日本產業大臣大畠章宏指中國對日出口稀土礦物狀況沒有恢復正常;大畠在新聞發布會上說:“基本情況沒有恢復正常。我們將看本周出貨是否改善。如果沒有,我們將採取措施使中國政府改善這一狀況。”而同一天,據日本《朝日新聞》報道,為應對中國限運引發的稀土危機,日本駐華大使丹羽宇一郎在日本駐華大使館召集美、英、德、法、韓等各主要國駐華大使,要求中國緩和對稀土的出口限制。

在這次日本駐華大使召集的會議上,各國大使一致認為中國稀土出口規制“存在問題”。丹羽在與各國大使會談時,邀請各主要工業國協調步伐,一致要求中國放寬對稀土的出口限制。他認為,在解決稀土出口的問題上,各國聯合起來的外交壓力是必須的。

看來,如果此種狀況持續下去,除德日之外,其他主要工業國也會加入向中國施壓的行列。到那時,聯手應對中國的不僅是德日兩國,還可能會形成一個聲討中國稀土限運的“神聖聯盟”。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