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巴黎華人

巴黎華人如何看劉曉波獲獎(二) :宋魯鄭訪談

發表時間:

中國異議知識分子劉曉波10月8日獲得今年諾貝爾和平獎,旅法華人對劉曉波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如何感想?這將是今天和今後幾期巴黎華人節目的內容,希望旅法華人朋友參與我們的節目和討論,發表意見。今天就請在巴黎生活的《人民網》和《歐洲時報網》的專欄評論員宋魯鄭先生談談他的看法。

廣告

宋魯鄭:我個人不贊成諾貝爾獎委員會的做法。實際上不能單純看這個獎,得從這一年以來東西方的關係來看:今年年初美國總統會見了達賴、而且向台灣出售武器、隨後就是谷歌退出、人民幣彙率問題、南海東海,這是一系列的事情。我的判斷還是:這是被西方用來和中國博弈的一個工具,過去有達賴,達賴古稀之年了,現在又有了接班人。這是我的第一點看法。

我的第二點看法是:中華民族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就是容易分裂和形成一盤散沙的狀態。這次這個獎同樣造成了中國社會的分裂,不僅是國內的分裂,也造成國外命運人士的分裂,一些國外民運人士致信諾貝爾獎委員會反對將和平獎給予劉曉波,國內的網上也是支持和反對聲音都有。

我的第三點看法是:通過這個獎發現西方還是對中國真的很不了解,還不知道怎麼和中國這個東方大國打交道,中國是個比較重面子的國家,如果你公開去挑釁它,中國不可能讓步。我的判斷是:可能你的本意是推動中國民主化,推它向前走,但效果是恰恰相反,而且會使中國的政改停止3到5年。法國的《星期天日報》對此報道的標題就是:“挑戰中國”,既然是挑戰中國,還能期望中國怎麼回應呢?

RFI:那您對劉曉波所作的事,是不是有所了解?憑他作的事情,是不是應該獲得這個獎?

宋魯鄭:拋卻理念和意識形態的差距,我對劉曉波本人還是非常尊重,非常尊敬。原因就是他的非暴力,他曾經寫過一篇文章:《我沒有敵人》,我覺得暴力是任何文明社會都需要反對的。可以不同意對方的政見和意識形態,但應當贊成非暴力。

RFI:您是生活在巴黎的,來了多少年了?
宋魯鄭:十年。
RFI:是不是在法國學習過?

宋魯鄭:對。

RFI:聽到您的以上觀點,覺得和中國政府觀點是一致的,是不是?

宋魯鄭:首先,中國政府向諾貝爾獎委員會提抗議是正常的,今年的第一個諾貝爾獎就引發了羅馬教廷的抗議,所以說,一個獎引發抗議是正常的。當然,羅馬教廷的抗議沒有引起西方媒體的炒作,中國的抗議倒引發了炒作。這個原因,我覺得恐怕不是從新聞公正的角度可以解釋的。

RFI:您覺得這些報道都可以被歸結為是“炒作”嗎?

宋魯鄭:全球領袖中,只有奧巴馬錶了態,而法國總統薩科齊保持沉默,但沒人追問,可是在台灣,馬英九第一天沒有表態,第二天才表態,卻 被民進黨圍攻,成為一場政治事件。可見在不同國家是不一樣的,有不同政治利益和政黨的需要。

RFI:您還沒有回答我的問題,我們圍繞這個問題所作的報道,包括現在所做的節目都算“炒作”嗎?

宋魯鄭:我覺得應當對比一下:為什麼羅馬教廷抗議沒人報道?中國政府的抗議就有這麼多的報道?

RFI:中國政府一開始的抗議只有那麼一句話,它主要是對劉曉波獲獎的消息沒有真正地公布。對政府不公布消息給老百姓,您怎麼看呢?

宋魯鄭:中國政府公布的方式可能和我們這裡不一樣,第一,它有外交部發言人提到這個事情,第二,台灣《聯合早報》網在中國是可以順便瀏覽的,它在當天就作了報道。隨後幾天,《人民日報》發表了社論和評論文章,《環球時報》也公開了這件事,並不是完全都沒有報道,而是報道的方式不一樣。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