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國/媒體

《求是》以蘇聯為例要求加強黨對媒體管制

最新一期中共中央黨刊《求是》雜誌刊發署名文章,呼籲以蘇聯極權政體垮台為鑒,維持並加強黨對媒體的管制。文章稱,“現在有人攻擊中國的新聞制度,鼓吹媒體民營化,這恰恰證明我們的制度是正確、有效的。他們的用心不言而喻,就是想讓中國走蘇聯的路。前車之鑒不遠,我們不會上當。” 

fescogroup.com
廣告

外界評論認為,此文應代表了中共某些高層,尤其是宣傳系統最高負責人的聲音,是為了抵制民間對媒體改革、新聞自由的呼聲,為中共的黨管控媒體的做法辯護。文章署名“趙強”,應為化名。

作者將戈爾巴喬夫推行的“民主化”、“公開性”的新聞改革斥為“否定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背離社會主義新聞工作原則”的“邪路”,認為其關鍵是“讓新聞媒體脫離黨的領導”,最終導致“輿論失控”。

文章說,在戈氏的新聞改革舉措下,“各類媒體逐步脫離黨的領導”,執政黨和政府自己辦的報紙、廣播,不僅不再是黨和政府的喉舌,反而“站在黨和政府的對立面”,對黨和政府工作進行“不負責任”的批評和指責。此後,蘇聯的法令,更為“自由辦報”開了綠燈,使反對派政黨團體辦報和私人辦報完全合法化。

作者認為,這一做法,導致對蘇聯社會陰暗面和蘇聯歷史的負面報道紛紛出現,“觸目驚心”,“嚴重搞亂了普通民眾的思想”,“造成民眾對政府的普遍不滿和國內民族矛盾的不斷激化”。

作者引所謂學者觀點認為,“新聞改革  媒體放開  外力介入  陰暗面曝光  群眾不滿情緒積累  反制無力  輿論徹底失控  政權喪失、國家解體”,提出,,“媒體失控導致反共反社會主義的輿論一步步瓦解、摧毀了蘇聯意識形態大廈的根基,掏空了蘇聯制度的核心價值體系,加速了蘇聯演變和解體的步伐。”

總而言之,“輿論失控”是蘇聯當時的政府失去政權的重要原因。

作者又說,“普京、梅德韋傑夫治理下”的俄羅斯,出現了西方所批評的“民主倒退”,包括加強對媒體的控制,但卻帶來俄羅斯經濟的“強勁復蘇和政局穩定”,作者提出,這對“正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闊步前進”的中國,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鑒意義”。

一般而言,89年之後,中國政府對蘇聯和東歐的政治變化保持低調,在外交場合往往稱“尊重各國選擇自己政治制度和發展道路的權利”,因此,在如此高級別的公開出版物上,如此直白地對俄羅斯和蘇聯的政治變動給予近乎謾罵的評價,實屬罕見。

不過,作為蘇聯的主要繼承者的俄羅斯的主流政治家,似乎並不象這位中共理論家這般解讀蘇聯的歷史。

2000年2月,普京競選總統時曾引了一句俄羅斯人常說的話來評論蘇聯帝國的解體:“誰不對蘇聯解體感到惋惜,誰就沒有良心;誰想回到過去的蘇聯,誰就沒有頭腦。”

此後,在訪問德國期間,接受《德國電視一台》和《南德意志報》採訪時,普京更進一步談了對新聞自由的看法,他說,“我們(俄羅斯政府)將儘力做到遵循現代文明世界原則和民主原則,保障公民的權利和自由。”

普京說,“目前,俄羅斯有近四千個電視台,四萬多份報紙和雜誌,其中半數以上系與外國媒體合辦,與許多其它國家不同的是,俄羅斯不打算對國際互聯網進行監控,俄羅斯不打算重返蘇聯時期的政治體制。”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