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當今世界

中國就稀土下了一着妙棋?

發表時間:

中國於九月間短暫停止了對日本的稀土出口,這立即引起了日本和西方的警惕。由於德國企業十月間也發出了得不到稀土供貨的嘆息,德國媒體對中國的批評變得廣泛而尖銳。n-tv新聞電視台問道,中國削減稀土出口,使得西方工業界和政界全都大叫起來。那麼,世界經濟危機之後是不是會緊跟着出現一場原材料危機呢?《巴登報》的語氣則較為尖銳,批評中國是個好鬥的國家。

廣告

該報報道說,中國和日本近來在釣魚島主權問題上打得火熱,而中國與鄰國在東南亞爭奪勢力範圍的戰鬥也越來越激烈。中國的日益強大令東南亞國家感到不安。所以,在河內東盟國家首腦會議上,一些國家和美國聯合起來,形成了一條統一的對抗中國的陣線,甚至連正在與尼泊爾激烈爭奪勢力範圍的印度也加入了這一行列。雖然柬埔寨和泰國受惠於中國,並不希望鄰國與中國的衝突加劇,但東盟國家目前誰也不相信,中國在擴張勢力範圍上會採取妥協,所以,面對好鬥的中國,東盟國家的憂慮還在增加。《法蘭克福瞭望報》甚至轉載《紐約時報》的一篇評論文章,借美國人的口批評中國是個“醜陋的壟斷國家”、“不負責任的超級大國”。

但德國經濟目前對中國經濟有很大的依賴。中國大力購買德國汽車使德國汽車工業一片繁榮,中國對德國經濟的拉動使德國成為歐洲第一個擺脫了經濟危機的國家。德國政界因此並不希望中國經濟受到打擊。總理默克爾今年的生日是在中國度過的。在十月初歐亞峰會之後,默克爾抽空在德國國賓館梅澤貝格宮熱情款待了中國總理溫家寶,向世界打出了重視中國的信號。經濟部長布呂德勒也頻頻訪問中國,並表示會幫助中國阻止反中貿易戰的出現。德國各州州長和政要也接二連三出訪中國,繼續加強已經頗為發達的德中經貿合作。面對稀土可能會出現供應中斷的現實,德國政府並沒有發出批評中國的聲音,而是積極尋找解救方案。十月中,德國政府通過了一套新的戰略方案,以確保對德國工業的稀土及其它原材料的供應。其中包括重要的兩條,一是德國將促進廢舊電器中稀有金屬的回收和再利用,二是德國將促進國際稀土開發項目,以減少對中國稀土的依賴。

德國工業界也在積極尋找出路。據《法蘭克福彙報》報道,德國雖然是個自然資源貧乏的國家,但據說在薩克森州的司多克維茨,在地下170米到900米深處卻埋藏有一個小稀土礦,該礦據說是中歐唯一的稀土礦藏,含有4萬1千多噸稀土。德國原材料股份公司正在與一家國際企業就共同開採進行談判。談判成功的話,該礦2013年就能供應稀土。另外,美國一家公司也表示將重新投入開採,從2012年底開始,該公司將能夠每年提供2萬噸稀土。這是世界年稀土產量的六分之一。其它國家如澳大利亞和印度等也都已表示將重新開採稀土。由於從找到礦源到稀土供應一般需要5年時間,德國專家們認為,世界對中國稀土的依賴只是短期的,最多也就5年而已。

中國雖然已經表示將繼續向世界供應稀土,但中國暫時中斷稀土供應帶來的驚擾是全世界都在積極投入稀土開發。這也許正是北京政府所期望的。根據專家們的預算,中國的稀土生產不久將難以滿足本國工業的需求。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