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要聞解說

北京為何不敢得罪朝鮮?

發表時間:

朝鮮11月23日炮擊韓國延坪島的事件發生之後,平壤連日來遭到國際社會嚴厲譴責,而北京卻對此保持低調。昨天(24日)美國再度敦促北京利用其影響力向平壤施壓,以迫其改變好戰的立場。令外界困惑的是,這次炮擊事件,北京不但沒有譴責朝鮮,反而做出偏袒的姿態。以至於分析家們推測,北京可能已經失去對平壤政權的影響力。

要聞解說
要聞解說 RFI
廣告

不少國際問題分析家認為, 這次朝鮮炮擊延坪島事件多少證實, 北京對平壤的影響力已經很有限了。在這種情況下, 美國敦促北京施加影響來說服朝鮮改弦易轍, 究竟能有多大效果, 可想而知。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克勞利昨天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我們真的認為中國對朝鮮具有影響力”,“這不是說,中國可以吩咐朝鮮該做什麼特殊的行動”;“而是說,中國要和美國以及其他國家攜起手來,共同發出一個明確的、直接的和一致的信息:朝鮮必須改變立場”。克勞利認為,北京和華盛頓“分擔同樣的利益,對局勢的看法也接近”;所以,面對朝鮮炮擊韓國延坪島的事件,中國應該表現得像美國一樣堅決。

日本首相菅直人同一天也呼籲中國採取與國際社會一致的步調,利用其對平壤的重大影響力,迫使朝鮮在危險的黷武主義道路上懸崖勒馬。

但是,美日的分析究竟有多大把握?北京對朝鮮還有多大的影響力?這些都是巨大的疑問。

對於這次朝鮮炮擊韓國延坪島嚴重事件,北京態度曖昧。除了當天中國外交部表示“中方已注意到有關報導,具體情況有待確認”之外,幾乎沒有發出任何錶明態度的聲音。直到事件過去24小時之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才又透過官方新華社發表聲明,依然不鹹不淡,只是對朝鮮炮擊延坪島造成傷亡表示遺憾,並呼籲雙方展開對話,避免類似事件重演。

與此同時,人民日報和環球時報等中國官方喉舌卻刻意報道韓國在軍演時曾經向朝鮮開炮,把這次事件說成是韓國先向朝鮮攻擊而引起的。

面對這次朝鮮半島發生的韓戰以來最嚴重事件,中國的立場顯得既無奈又孤立。北京袒護平壤,是長期以來的政策。但這其中,也不時傳出北京對平壤政權有不耐煩的時候。這種不耐煩會到什麼程度?看來,朝鮮已經成了北京得罪不起的一個共產主義鄰邦。

事實上,北京現在奉行的朝鮮政策已經是某種程度的務實政策。過去雙方從朝鮮戰爭、共產主義陣營結盟以及冷戰年代遺留下來的那點“歷史聯繫”,除了某種官樣形式保留的“友好”關係之外,已經蕩然無存了。再說,由於朝鮮這個斯大林政權始終拒絕經改和開放,北京既看不到這個國家的作用,也看不到將來向朝鮮輸出資本的投資地。

總之,朝鮮只是北京放不下的一個“包袱”。放不下,有三個原因。首先,朝鮮仍然是共產黨中國手裡的一張王牌;北京可以利用朝鮮問題來繼續牽制美日在太平洋擴大影響力。北京尤其不想干預朝鮮事務,讓日韓從中漁利而高枕無憂。

第二個原因是,北京雖然不願意看到朝鮮掌握核武器,但金正日政權卻不顧北京的再三勸阻,執意要發展核武器。而在中國領導人眼裡,一個越來越難以打交道的昔日盟國,一旦擁有核武器,對中國的安全絕也不是一件好事情。北京或許已意識到,朝鮮正在成為中國邊界的一枚定時炸彈。但在亞洲事務格局中日顯孤立且有受更多國家合圍之慮的中國,此時亦不願撒手丟開朝鮮政權不管。

另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北京一直擔心朝鮮局勢某一天因內亂而出現大爆炸,給中國東北邊境造成不安全隱患。北京甚至設想了朝鮮難民可能湧進中國邊境的可能性,進而影響中國社會和經濟環境的穩定。隨着金正日家族在朝鮮掌權出現脆弱和裂痕,這種可能性不僅存在,而且越來越大。這是北京所不願意看到的。也因此之故,北京支持金正恩掌權平穩過渡。

所以,從朝鮮開發核武計畫、試射導彈,到今年三月擊沉韓國“天安艦”,再到這次炮擊韓國延坪島,中國對這個鄰國的任何危險舉動不但不予以譴責,反而袒護,這是因為北京已經感到,得罪不起這個隨時都可能製造巨大麻煩的鄰邦。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