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國觀察

兩韓炮戰已轉化為中美之爭

發表時間:

上周二南北韓發生炮戰衝突之後,美韓立即宣布舉行聯合軍演,美軍航母華盛頓號並於本周進入黃海,東北亞局勢一觸即發,中美關係又一次面臨緊張對峙的局面。今天的中國觀察,要向大家介紹有關兩韓衝突背景下中美關係的分析評論。

廣告

新加坡《聯合早報》署名鄭永年的評論稱:“在朝鮮問題上,世界上所有國家視中國站在朝鮮一邊。韓國和日本視朝鮮為威脅,對美國來說,這個威脅並非壞事,因為剛好論證了美國力量在亞洲存在的合理性。‘天安號’事件之後,美、日、韓同盟的軍事戰略關係變得更加密切。”“美國也開始把重點轉移到如何遏制中國對美國的‘挑戰’和‘威脅’了。從戰略到經濟各個層面,美國已經擺好了和中國較勁的姿態。在小布什時期已經形成的亞洲‘小北約’因為‘天安號’事件而得到強化。” “在他國看來,中國一直在‘縱容’朝鮮,因為每一次朝鮮製造事端之後,總有中國站在背後,為其‘撐腰’。而每次危機之後,中朝的關係似乎更進一步。”

美國《華盛頓郵報》署名約翰波姆弗雷特(John Pomfret)的評論稱:“奧巴馬政府說,它周三派遣喬治•華盛頓號航空母艦去朝鮮半島,是為了展示美國對韓國的支持。”“這艘航母此次還有另外一個使命:被中國在朝鮮半島問題上不肯施以援手所激怒的奧巴馬政府,試圖通過此舉向中國施加壓力,要其約束朝鮮。”“奧巴馬這一舉動是在向他的前任小布什取經,後者在其新近出版的回憶錄《決策時刻》中說,直到他2003年2月在與江澤民的對話中威脅要對朝鮮採取軍事行動時,中國才開始與美國一道向朝鮮施加壓力。”“中國干預朝鮮半島事務的歷史表明,它只有擔心美國會進行軍事干預時,才會真的出面約束朝鮮。”

美國《洛杉磯時報》署名巴巴拉迪米克(Barbara.Demick)等人的評論稱:“美國決定派喬治•華盛頓號航母去黃海參加軍事演習,此舉既是要證明美國對盟國的承諾,也是在暗示中國,如果它不施加壓力約束朝鮮,美國將加大在朝鮮半島地區的軍事存在。”“此次美韓聯合軍事演習雖然旨在向朝鮮展示決心,但其自身可能也會帶來風險,中國不少權力中心將此次軍演視為美國和其它亞洲國家想遏制中國崛起的信號。”

香港《東方日報》“神州觀察”的評論稱: “本月二十三日發生的兩韓炮戰,已迅速轉化為中美之爭。”“自從今年六月天安艦事件爆發後,中美之間為了華盛頓號航母是否駛入黃海參加美韓軍演,足足角力了近半年時間。”“兩韓炮戰成為美國師出有名的借口,美國利用朝鮮半島情勢緊張之際,把超級戰略武力的航母駛進通往山東、遼東半島門戶的黃海進行軍演,實現了華府戰略武裝挺進黃海的重大進程,這是擺明挑戰中國國防戰略底線的軍事行動,對北京構成的危害性絕不亞於中日對釣魚島的主權紛爭。”“面對華府的步步進逼以及赤裸裸的挑釁,北京如何還擊,是繼續死抱‘韜光養晦’?還是挺起腰桿說不?全世界都在看北京會作出甚麼選擇。”

香港《文匯報》的社論稱: “近日美國政府高官先後發言要求中國向朝鮮施壓,但在軍事上又不斷挑釁中國,充分暴露了美國的霸權思維,習慣以軍事威嚇的手段去達到其政治目的,以為利用軍演就可以迫使中國向朝鮮施壓。不過,這種威嚇方式將難以奏效,姑勿論現在中國已成為全球舉足輕重的大國,就算以往,美國通過軍事威嚇迫中國就範的一套從來都不曾奏效。”“美國藉朝韓軍事衝突之機,派航母在中國的咽喉之地舉行軍事演習,是對中國極嚴重的軍事挑釁行為,暴露美國遏制中國的戰略圖謀。”“中國不會對美國的威脅無動於衷,在必要時將會採取反制措施,保護國家安全以及區內和平。”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