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歐亞論壇

台灣文化與非正式外交

發表時間:

在剛剛結束的南特三大洲電影節上,觀眾們看到了很不同尋常的一幕。駐法國台北代表處的呂慶龍代表親自為作品« 第四張畫 » 被選入競賽單元的台灣導演鍾孟宏做翻譯。不僅做翻譯,而且還向觀眾介紹與影片有關的台灣社會人文的背景。不僅介紹背景,還向觀眾宣傳台灣在接受法國電影和文藝演出上的市場空間。在這些努力和熱情的背後的實情是,台灣沒有一個水到渠成的與歐洲國家交流的空間。而文化活動卻為在巴黎的台灣外交團隊帶來了希望和興奮點。呂慶龍和他的團隊從事的台灣非正式外交就是通過這個渠道在法國發掘平台,創造機會,擴大影響。

呂慶龍與鍾孟宏和南特三大洲電影節選片人Jérôme Baron
呂慶龍與鍾孟宏和南特三大洲電影節選片人Jérôme Baron
廣告

34:09

台灣電影 « 第四張畫 » 導演鍾孟宏訪談

安東尼

台灣外交團隊走進南特電影節

在剛剛結束的南特三大洲電影節上 ( Le Festival Des 3 Continents ),觀眾們看到了很不同尋常的一幕。駐法國台北代表處的呂慶龍代表親自為作品« 第四張畫 » 被選入競賽單元的台灣導演鍾孟宏做翻譯。不僅做翻譯,而且還向觀眾介紹與影片有關的台灣社會人文的背景。不僅介紹背景,還向觀眾宣傳台灣在接受法國電影和文藝演出上的市場空間。在現場,台北來的新聞官劉代光先生向每一位提問的觀眾送上一本2011年台灣年曆。

在鍾孟宏導演的影片在電影節首映之前一個小時,台北來的官員們還和電影節聯合舉辦了酒會,與南特文化界的決策人,以色列的外交官,甚至中國大陸來的電影人及南特當地的名流一起談天說地。據說,熟悉侯孝賢和蔡明亮的南特電影節的創始人目前已經退居二線,觥籌交錯的笑聲間,正是台北的官員與電影節新上任的主管打交道的時刻。

由於呂慶龍先生在台灣外交部的官銜是大使,雖然台灣和法國沒有外交關係,電影節的人在熟悉了呂慶龍先生之後,在介紹他時,口頭上都會說 « 這是台灣大使 »。但在形成文字的時候,就寫上駐法國台北代表。

那天,鍾孟宏告訴呂慶龍,電影節的節目單上把台灣導演戴立忍的影片 « 不能沒有你 » 寫成中國電影,呂慶龍立刻找到電影節官員,弄清楚是秘書性失誤之後,就利用在放映影片的前幾分鐘為觀眾做文化背景說明的機會,告訴觀眾這是一部台灣電影。

說這一幕不同尋常,是因為,對法國觀眾來說,只有台灣政府一家對電影節表現出這樣的重視,派出一個代表團陪他們的電影導演與觀眾交流。對台灣文化人自己來說,也是有點過時差的感覺。鍾孟宏告訴我,呂慶龍在台灣的時候,是外交部發言人。向他這樣級別的官員,以前只是在電視上看到。在台灣島內,象鍾孟宏這樣的導演也不願意和政府官員多打交道。到了南特,他問呂慶龍,如果我要在這裡批評台灣政府,你還翻譯嗎?呂慶龍告訴他, « 我一樣為你翻譯 ! » ,鍾孟宏不說話了。官員們在南特看了兩遍 « 第四張畫 » 之後,新聞官劉代光告訴鍾孟宏影片里戴立忍把男主角一腳踢翻的鏡頭,他在小時候,也有類似的記憶。劉代光說了他從大陸到台灣的長輩的故事,鍾孟宏拍了拍劉代光的膝蓋,很感動的樣子。

劉代光 , 陳志誠和呂慶龍,Jérome Baron, Alain Jalladeau 在影片 « 不能沒有你 » 放映現場
劉代光 , 陳志誠和呂慶龍,Jérome Baron, Alain Jalladeau 在影片 « 不能沒有你 » 放映現場

台灣的文化外交策略

其實,南特電影節只是台灣在巴黎的外交團隊為自己開闢的眾多的平台中的一個。幾天前,法國國防部長,前總理 Alain Juppé 以波爾多市市長的身份舉辦餐會,呂慶龍就找到機會與Alain Juppé同桌,帶着電腦向大家解釋台灣人多麼喜歡喝波爾多的葡萄酒,多麼熱衷法國的酒文化。

在這些努力和熱情的背後的實情是,台灣沒有一個水到渠成的與歐洲國家交流的空間。隨着歐洲國家對中國在經濟上的依賴的日益突出,在沒有北京認可的前提下,台灣政府與歐洲國家政府在官方層面的非正式接觸全方位地缺乏平台。

而文化活動卻為在巴黎的台灣外交團隊帶來了希望和興奮點。文化活動的豐富,多元,包容是歐洲,尤其是法國的特點,法國的旅遊經濟在很大程度上也依賴數不清的音樂節,電影節,當代藝術展,時裝秀等等。巴黎的台灣外交團隊看到了這些機會,最近幾年來,不斷地與台灣的文化精英交朋友,把台灣的音樂人,象蘇打綠舒米恩等等帶到巴黎和嘎納的音樂廳,通過文化的觀眾面和區域政治影響來促進與法國政治界的聯繫。原因很簡單,有觀眾,有粉絲,就有影響。法國地方政治人物從政績和從選舉的角度考慮,最喜歡有影響的娛樂和藝文活動。呂慶龍和他的團隊從事的台灣非正式外交就是通過這個渠道在法國為自己發掘平台,創造機會,擴大影響的。

在以文化為核心的非正式外交工作中,呂慶龍依靠兩個部門的技術支持。一塊是媒體,另外一塊是藝術專業支持。媒體由台灣新聞局的一級主管,即相當於北京的副部級和司局級高官劉代光先生主持,藝術專業方面由前國立藝術大學的美術學系主任陳志誠教授主持。這兩位在台灣具有一流的閱歷和專業能力的官員在巴黎尋找以最能與法國社會兼容的角度,最具有社會影響的方式組織不僅讓在法國的華人感興趣,更讓法國主流社會興奮的文化活動,並通過這個平台,讓呂慶龍先生把他的非正式外交工作與歌聲,舞姿和電影,藝術展及時裝結合起來,讓法國人在娛樂中聽到台北的聲音和政策方向。

文化外交的前景

台北官員在法國參與和組織文化活動的工作,雖然很明顯的是非正式外交的很重要的一環,但並沒有引起北京的打壓。

兩岸關係在以ECFA為代表的,從經濟上優惠台灣來爭取民心的北京對台政策的影響下,在國際層面,台北在巴黎的文化活動受到北京打壓的機遇並不大。

但這並不能說明未來文化外交在巴黎還能繼續活躍下去。這更多的是和台灣政府自己的政策有關。

今年四月我和台灣文建會主委盛治仁的談話中,很明顯的感到他對把台灣文化和娛樂作為產業送到大陸市場的熱情,但他覺得在歐洲,台灣文化可作為的空間不大,雖然他也陪同馬英九夫人周美青帶雲門舞集出訪。

法國文化部長密特朗和中國文化部長蔡武看台灣文化有不同的眼光。蔡武部長的對台文化方針和北京的國台辦應該有很多的默契和配合,一定會繼承 ECFA 的政治精神,客氣地,大氣地為台灣的文化人提供一切可能的方便。但法國在對台關係中沒有ECFA 里的政治精神,台灣文化作為產業不一定能在法國享受到在中國大陸的待遇。

如果沒有非正式外交的催化,台灣文化在法國不可能像在北京和上海那樣發展。如果沒有台灣文化的平台,台北在法國和歐洲的非正式外交將在沙漠里另闢蹊徑。

然而在缺乏國際話語權的情況下,在 ECFA 的優惠隨時可以按照協議上寫的那樣被單方面終止的情況下,在未來有可能出現的兩岸政治對話中,台灣又能有多少籌碼呢 ?

後記

就在呂慶龍先生從南特回巴黎的同時,北京的外交團隊正準備出發。兩天後,中國外交部屬下由前駐法國公使曲星教授領導的智囊機構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的劉建生,李維維等三名研究人員來巴黎與法國記者們見面,調研歐洲公眾對中國的輿論是如何形成的,歐洲人對中國的看法,法國和歐盟的外交政策是什麼。看來,在台北政府的非正式外交努力的對面,北京也正在尋求調整和改善新形勢下的公共外交策略。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