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當今世界

失敗的幽靈在坎昆上空徘徊

發表時間:

誰還記得,一年前在丹麥舉行的哥本哈根全球氣候峰會?一場空前的盛會,全球132個國家的首腦親自出席,會前提出的目標雄心勃勃。會場到處回蕩着一個響亮而緊迫的口號:對抗氣候轉暖攸關人類生存。全世界的媒體似乎看到了曙光:全世界的領袖都似乎下定決心,在哥本哈根達成一項總體性的,在2010年之後替代京都議定書的氣候協議。而且這會是一項具有約束力,數字化、可檢測的協議。以保證地球在2050年前氣候升溫不超過兩度。為達此目標,發達國家應進一步加大減排力度,發展中國家尤其像中印這樣的大國也要制定有力度的減排計畫。但是,雷聲大,雨點小,輝煌的峰會最後在黯淡低沉的氣氛中結束,哥本哈根峰會失敗了。

廣告

墨西哥坎昆全球氣候大會就是在哥本哈根氣候峰會失敗一年之後拉開帷幕的。會議從
11月29日開幕,12月10日結束,但是,哥本哈根峰會失敗的陰影太重,致使坎昆氣候大會充滿沉重的氣氛。

各方期望達成有限的目標

問題在於,哥本哈根氣候峰會面對的嚴峻的氣候挑戰今天依然存在,而京都議定書第一階段就要在2010年到期了。情況十分緊急。但是,鑒於哥本哈根氣候峰會失敗的教訓,這次坎昆峰會不尋求達成一個在2012年之後實施的、有約束性的、數字化的工業國家減排的總體協約。

聯合國與大會主辦國墨西哥會議伊始就比較低調,但還是希望達成一個有限的協議,比如最好能夠在2012年京都議定書到期後再把它延長。雖然雄心不大,但各方有可能在一些領域達成妥協。比如在限制濫發森林,在創建綠色基金方面就有可能達成協議。限制濫發森林協議的要點就是要向不發達國家提供資金,幫助他們減少森林砍伐,避免進一步破壞;而綠色基金建立後,工業發達國家承諾的從現在起到2020年每年向窮困國家提供1000億美元的減排資金也將通過該基金中轉。

另外一些關鍵的議題似乎要引起更多的爭論,甚至有些國家會摔門而去。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建立檢查各國實施減排計畫的檢驗機制。

排污大國中國對核查機制有很大的戒心。中國一直表示中國有自己的減排目標,反對任何來自外部的核查。美國則表示,美國的減排努力取決於中國能做多少。

達摩克里斯之劍

另一個棘手的問題就是京都議定書在2012年到期後怎麼辦?不少專家認為,如果在這一關鍵問題上做不出任何明確的決定,在其它方面要做出決定幾乎不可能。現在,京都議定書成了懸在坎昆氣候大會各國談判代表頭上的一把達摩克里斯之劍。

歐盟已表示,已做好延續執行京都議定書的準備。但是京都議定書既無法制約中國,因為京都議定書當時制定時主要是針對工業發達國家提出的減排計畫;也無法制約美國,因為美國後來退出了京都議定書。況且,即使歐盟願意讓京都議定書延期,其它一些工業發達國家,比如日本,澳大利亞,加拿大就持保留態度。
而且,日本的姿態很強硬。日本在12月1日公開表示,如果中美兩個全球最大的工業污染國不參與,只是把京都議定書簡單延長沒有多大意義,日本拒絕這樣做。日本的態度等於給與會者潑了一桶冷水。

巴西總統盧拉也在12月1號悲觀地預告:“坎昆氣候會議將一無所獲。因為沒有一個大國的領袖要出席這一會議,頂多會有一些環保部長與會,而且,我們都不能肯定外交部長是否與會。所以,不會有成果”。盧拉甚至取消了上個星期自己前往坎昆出席會議的計畫。

並非命中註定要失敗

從上周的情況看,情況比較悲觀。再有三天大會就要結束了,各國的環境部長和能源部長今天正式參加會議,坎昆大會能否在最後的時刻取得成績呢?好像無論從政治家到社會輿論,對這次的坎昆氣候大會似乎都期待不高。但氣候問題的緊急程度並不比一年前舉行哥本哈根峰會時有所緩和。最新公布的研究結果恰恰相反,氣候升溫的速度比預計的更快。因此,坎昆大會沒有理由成為一個一無所獲的大會。

的確,前景並不樂觀,兩個最大的污染國中國和美國,仍然在相互對抗中自我封閉,而在經濟危機中拔不出腳的歐盟,似乎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加乏力來強加自己的看法。
只有達成一個全球性的協議才能真正應對挑戰。現在距離把氣候升溫限制在兩度的目標仍然很遙遠,各國政府有義務超越分歧,總體性協約似乎不可能在這次峰會上達成,但應該在具體項目上獲得實質性進展。

許多人都認為這是不可能的。但是也非絕無可能。今年十月底在日本召開的生物多樣性大會,各國代表團最後時刻在保護生物多樣性上達成了一個總體協議。因此,坎昆大會的失敗並非命中註定。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