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諾貝爾和平獎

中國借抵制諾貝爾和平獎考驗盟友忠誠

今屆和平獎頒獎禮除了中國外,共有19個國家拒絕出席,當中多為與中國有緊密合作關係的國家,也包括美國盟友沙特及阿富汗。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的亞洲研究主管伊科諾(Elizabeth Economy)指出,中國借這一次抵制諾貝爾和平獎來考驗盟友的忠誠。英國《每日電訊報》引述一名美國外交高官說 ﹕「我們沒有向盟友施壓要求他們出席典禮,但這確是一個警號。」

參加諾貝爾和平獎典禮的新疆異議人士熱比亞和美國眾議院議長佩羅蒂女士握手
參加諾貝爾和平獎典禮的新疆異議人士熱比亞和美國眾議院議長佩羅蒂女士握手
廣告

近期與中國關係緊張的日本,昨天派人出席典禮,政府發言人說不會損害日中關係,「這跟日中關係無關,很多國家都出席」。印度也派人出席頒獎儀式,亦強調出席與否跟印中關係無關。中國總理溫家寶下周將訪問印度,印度外長說﹕「這不是雙邊關係的問題。」

但跟印度向來關係敵對的巴基斯坦,則不出席典禮。巴基斯坦外交部發言人稱,諾貝爾和平獎政治化,以干預別國內政,這跟國與國之間的原則以至諾貝爾和平獎創立的精神相違。本身人權狀屢屢受到批評的越南也拒絕出席,越南外交部發言人說﹕「我們希望諾貝爾和平獎能頒給更有價值的組織和個人,而非用來達到某些政治目的。」

一些原定不出席的國家,卻因為面對壓力改變主意。塞爾維亞本以不想影響跟中國關係為由拒絕出席,但決定一出,飽受批評,由於塞爾維亞正打算申請加入歐盟,有報道指歐盟官員對塞爾維亞決定感遺憾,塞爾維亞戲劇性轉變立場,派人出席典禮。

菲律賓傳媒今日紛紛發表社論,批評總統阿奎諾三世的政府拒絕派人出席挪威諾貝爾和平獎典禮,是向中國「叩頭」。《菲律賓星報》的社評,菲律賓作為亞洲區內高舉民主人權的國家,如今缺席和平獎頒獎禮,可說辜負了它在這方面的歷史。《馬尼拉時報》社則指,阿奎諾三世為了經濟和安全理由討好中國,卻「沉痛犧牲」了菲律賓的人權形象。一些傳媒要求政府官員為此事而辭職。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