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國

北京房價暴漲背後:“土地去哪了?”

2010年,宏觀調控下的中國房地產市場不跌反漲。官方的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1 月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同比上漲7.7%,同期北京的房屋銷售價格同比上漲達到了9.1%。

北京
北京 Reuters
廣告

北京官方的數據時,11月底,北京四環內成交均價25177元/平方米,四環外商品住宅成交均價是18728元/平方米。

新一期的《新世紀周刊》以《土地哪裡去了?》為題,從房價的源頭  地價和供地量,探究北京房價不降反升的原因。

2010年初,北京市公布了巨大的供地計畫,計畫供應住宅用地不少於2500公頃,其中保障性住房供地面佔比50%(1250公頃)以上。相較於2009年供出的住宅用地1072公頃,2010年的計畫增加了超過1倍。

事實上,截至12月15日,北京通過公開出讓232宗土地,面積共計2440萬平方米;其中住宅用地59宗,面積923公頃,僅完成了供地計畫(1250公頃)的73.84%。

從歷史數據來看,這種現場並非個案。從2003年以來,除了市場極好的2007年和2009年完成計畫,其餘年份的北京市實際供地數量與計畫均相差約四成至五成。

北京市土地整理儲備中心副主任王兵曾公開表示,相較於其他城市,北京市供地難度較大,主要原因是拆遷難度和成本都太高,“高昂的拆遷成本,被轉嫁到土地出讓底價,繼而傳導至樓麵價、房價”。

此外,即便是正常拆遷,也經常遇到特殊情況。經常有特權階級,利用拆遷機會獅子打開頭,開發商稱,“只要遇到這種情況,開發商就不談了,因為明白這塊地已經有主了。”

事實上,北京供地難的真實原因其實更加複雜。

知名地產商任志強透露,“北京市很多地根本供不出來(指無法進入市場程序),原因是每年土地供應總量中的約40%以上,都被中央機關、部委、部隊大院直接畫走,這在地產圈已是公開的秘密。”

任志強解釋說,“為什麼西城、東城沒有土地放出來,不是因為沒有地可用,而是有些地方無論拆遷還是重建,北京國土局根本管不着,北京國土局的工作也很難做。”

據報道,在北京,中央機關、部隊大院和央企在京的用地、住房,統一由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負責。每年,上述各部門都需要填報一份“年度土地利用計畫表”,詳列各部門、各企業及其所屬單位擬在來年利用北京市範圍內的存量土地,以及建設項目使用北京市範圍內的新增用地計畫。

上述新增、存量土地的使用並不通過招拍掛,而是直接行政畫轉。每年,這部分土地的數量、其所佔北京市總體供地量的比例,以及用地的成本,對於公眾都是一個未知數,從不對外公布。

與供地數量不足相對的是,北京市政府的土地出讓金收入年年創新高。

2010年北京市住宅樓麵價已由2009年的6189元/平方米,飆升至8255.96元/平方米。與此同時,截至12月16日,北京市土地出讓金收入為1047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近60%。

開發商濱江房地產副總朱立東表示,“在購房者付出的房價中,土地成本約三分之一,建安成本和各種稅費共三分之一,開發商的利潤約三分之一。”

2010年,北京住宅樓面地價已達到了8255.96元/平方米,照此計算,北京市商品房房價的正常水平應為2.5萬元/平方米。

朱立東表示,在建安和稅費成本無法壓縮的情況下,“政府一方面希望房價下跌,一方面又指望土地掙錢,房價下跌就只能指着開發商自己壓縮利潤。”

博弈的結果,是房價繼續持續暴漲。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