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當今世界

兔年中國樓市:艱難中求平衡

發表時間:

中國總理溫家寶26日在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國之聲直播間,參與《重返災區  中國之聲溫暖行動》節目,談及當下中國百姓最為關心的物價及房價話題時表示,在其任期內,一定要使房價能夠保持在一個合理的水平。溫家寶還滿懷信心地表示,經過一段的努力,房價會回到合理的價位,他並說,要為實現這個目標而努力,絕不會退縮。的確,中國房地產在承受虎年中央的調控政策之後,在歲末不僅房價未見下跌,反而樓市銷售旺暢,地價又創新高。路透社發自北京的一篇專稿預測:中國樓市調控在新的一年將在艱難中求平衡。

廣告

本月中旬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明年的樓市進行了政策定調。據媒體報道,會議稱明年要"加快推進住房保障體系建設,大力發展公共租賃住房,逐步形成符合國情的保障性住房體系和商品房體系"。中國的住房與城鄉建設部也宣布說,2011年中國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建設規模將達1,000萬套,同比2010年的580萬套,增長72.4%。

今年被稱為"史上最嚴"的房地產調控只能用"尷尬"一詞來形容它的效果。據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在4月及9月調控政策輪番出台之後,中國全國房價環比僅有6月出現下降,其餘各月均保持上漲或持平。

路透社指出,調控的持續以及重點的傾斜並不意味着中國房地產業定位的動搖。報道引述中國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陳東琪的話解析認為,明年房地產業的政策調控並不是簡單地全面打壓房地產,而是減少經濟對房地產業的過分依賴,住房仍會是中國擴大內需的第一大消費熱點。

報道稱,中國以房價為目標的調控屢屢落空,暴露出保障性房的歷史欠賬為癥結之一。中國政府已明確提出明年要"逐步形成保障性住房體系和商品房體系"。這一政策將改變住宅市場完全市場化的定位,通過實現商品房及保障性住房的並駕齊驅,間接穩定房價。

報道引述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室主任王曉明的觀點稱,"以前的房地產調控思路主要是通過金融等手段來調控,調控重點集中在房地產價格上,過去中國在住房商品化的同時忽略了住房保障體系的建設,導致市場完全替代政府起到主導作用,城市居民解決住房問題只能靠市場。"現在大力建設保障性住房體系是在 '補課'。"

據稱,中國過去十年年均住房建設總量約為700-800萬套,2011年1,000萬套保障性住房意味着下一個階段將要解決所有人的住房問題,把住房建設過程中一個很重要的漏洞彌補上。

報道稱,中國從1998年開始住房改革,當時住房改革的目標為"建立和完善以經濟適用住房為主的多層次城鎮住房供應體系",但沒有被嚴格執行,2003該目標被重新定位為"逐步實現多數家庭購買或承租普通商品住房",保障性住房一直發展緩慢,直到今年,中國的國務院下達的580萬套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用地供應得到完成。

但對於1,000萬套的目標能否實現,報道引述專家的分析認為,受到資金和地方執行力度等因素的限制,明年預計僅能新開工600-800萬套。

預計明年中國政府定調將採取穩健的貨幣政策,在收緊信貸、信託以及資本市場再融資等各種融資渠道的高壓下,除了周轉快的大型房企之外,持續的調控將擠出更多的小型房企,行業集中度提高,龍頭地產企業的估值被看好。

所以展望兔年,報道預測,中國走向常態化的地產調控將在艱難中更趨平衡與務實,政策組合上則更倚重保障性住房建設,逐漸與商品房形成"雙軌制"的平行供應體系。但房地產的支柱產業地位仍難撼動。

未來幾年中國政府保障房建設的規模會比較大已成為各界的一個基本的共識。所以也有預測顯示:未來幾年,雖然房地產投資可能難以再像過去那樣對經濟增長構成顯著的正貢獻,但明顯拖累經濟規模的可能性也不大。不過無論如何,中國房地產投資對GDP增速的正貢獻減弱,將可能從過去的經濟規模推升力量轉變為維持力量。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