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要聞解說

中國有傲人的上網人數但可有傲人的網絡自由?

發表時間:

中國政府今天宣布網民人數達到4億5千萬,反映出今年內中國上網人數成長率攀升了20%。不過,當中國網民的規模超出總人口的三分之一、互聯網普及率迅速增長,大於世界平均水平、電子商務等網絡應用發展勢頭迅猛,全球最大零售商美國沃爾瑪集團日前才宣布將投資5億美元到中國“京東商城”購物網站。

要聞解說
要聞解說 RFI
廣告

在這一系列華麗的數字,讓眾多關心中國互聯網發展的人士欣喜不已的同時,我們是不是也應該想想,華麗數字背後依然存在互聯網發展過程中的不足,北京高層面對無遠弗屆的網絡世界所作的控制可能更加嚴密等問題。

今年五月,中國國務院新聞辦新上任主任王晨在十一屆人大常委會上首度確認推動網絡實名制,當時他說:“積極探索網絡實名制。在重點新聞網站和主要商業網站推行論壇版主實名制、取消新聞跟帖‘匿名發言’功能取得實效,網站電子公告服務用戶身份認證工作正在探索之中。”此前,工信部曾在一份聲明中說,這項措施將有助於政府整治網絡淫穢色情內容。隨後,人權保護組織分析說,這項規定只是中國政府審查制度的一種新形式。

今天,王晨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一年來相關工作進展的情況,中國政府網對發布會進行了直播。據法新社與路透社報道,王晨表示,按照“積極利用、科學發展、依法管理、確保安全”的方針,加強網絡輿論引導,營造健康有序的網絡環境。因此,積極開展整治互聯網和手機媒體淫穢色情及低俗信息專項行動,確保網絡安全,截至11月,關閉涉黃網站6萬多個,清理文字、圖片、視頻等各類淫穢色情和低俗信息3.5億條,查處網絡淫穢色情違法犯罪刑事案件2197件,查處違法犯罪分子4965人,網絡文化環境出現明顯改善。

除了宣傳政府打黃績效之外,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昨天,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了首份《中國的反腐敗和廉政建設》白皮書,其中讚揚了互聯網在提高公眾監督方面發揮的作用。白皮書說,近年來,隨着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和廣泛普及,網絡監督日益成為反應快、影響大、參與面廣的新興輿論監督方式。白皮書還說,這個反饋制度“為公民利用網絡行使監督權利提供便捷順暢的渠道”。儘管中國政府吹捧了自己的反腐成就,外媒報道了有記者提問說,既然如此,中國政府為什麼還定期審查網上對於有爭議的腐敗案的討論呢?白皮書則對此沒有任何解釋。

外媒指出,中國政府經常以屏蔽色情或暴力內容為借口,趁機將所有可能對共產黨造成威脅的信息封鎖起來。以2008年為例,北京奧運期間,為了減輕國際視聽特別是就新聞自由與西藏問題的壓力,包括BBC中文網在內的一些境外網站曾一度象徵性地被解禁。但奧運會一結束後,旋即恢復了部分屏蔽的做法。同一年12月,《零八憲章》的發表前夕劉曉波被北京公安帶走,《零八憲章》重申了自由、人權、平等、共和、民主、憲政等理念,並做出了修改憲法等呼籲。從此與《零八憲章》、劉曉波有關的詞彙在中國互聯網上都銷聲匿跡。

沒錯,中國現今雖然擁有令全球稱羨的龐大上網人口,可是中國網民到目前為止,卻無法隨心所欲地觀看Youtube視頻網站的畫面,也禁止使用推特、Facebook等這類型社群網站,不就相當矛盾嗎?所以說,中國冠冕堂皇地宣揚網絡公眾監督的作用時,其中司馬昭之心也揭然而曉。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