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國

先進戰機頻頻亮相難掩中國軍隊裝備的整體落後

廣告

就在被網民戲稱為山寨版隱形戰機的“殲20”亮相之後,中國再度有國防新技術曝光,被稱為中國的“跨大氣層飛行器”也已試飛成功。據悉,這是一種既能在大氣層內飛行,又能夠進入太空的飛機,其潛在的軍事價值就是,可以用於洲際轟炸和戰略偵察。據香港《明報》的報道,這條消息來自於陝西電視台1月8號的《新聞聯播》節目,10號經由網易等內地網站流出。該電視報道指陝西省代省長趙正永近日於西安調研航天企業發展,新聞畫面中赫然看到一幅介紹板,上寫“我國跨大氣層飛行器試飛成功”。

從板上貼着的照片看來,中國這種“跨大氣層飛行器”整體造型跟美國的X-37B太空戰機相似,主要差異是中國的飛行器機身厚度、體積較小。不過,這則消息11日在一些網站很快遭刪除。美國首架太空戰機X-37B去年4月首次試飛,於太空逗留7個月後,去年12月初返回地球。不過,與此同時,也有與此截然相反的消息傳出。新華網近日刊登的一條來自《科技日報》的軍事新聞,標題為“中國導彈奇兵:使導彈與發射架的對接精度大幅提高”。對此,有分析人士認為,這篇文章原本可能是要表揚某個出色的戰士,並藉以提升軍人形象,但看到這個標題後,人們的感覺卻完全不是那麼回事兒。

這條消息在無意間透露出,中國軍隊的部分裝備還停留在手工作坊的水平。中選網上作者劉慧斌的文章說,眾所周知,任何現代的工程系統,包括導彈系統,早已經從原來的小打小鬧升級為高度自動化的系統工程了。那種只要一個人就能把一套系統給搞出來,或者使其性能大幅度提高的時代早已不復存在了。一個人就能把一套系統給升級了,只能說明該系統一定還比較簡單低級,以及漏洞百出。換句話說,中國對武器的研發和升級還遠沒有上升到系統工程的高度,甚至可以說,還停留在一個由師傅帶徒弟修修補補的手工作坊的水平呢。

文章又說,導彈是高精尖的現代科研工程產品,對它的研發和改進,有專門的科研院所和資深專家。我們的導彈兵並非專門的科研技術人員,只是一個熟練的操作工,他都能發現問題並加以解決,除了說明該士兵個人的優秀外,還說明了一個更嚴重的問題,那就是我們的導彈研發人員犯了不少低級錯誤,以至於就連像導彈操作兵這樣的業餘用戶都能看出缺陷來,而與此同時,相關科研部門竟然毫無察覺。

最近,新華網報道了不少部隊的武器能手如何如何勤奮好學,並積極改良武器、提高精度等等的先進事跡。不過,如果我軍的武器裝備天天都有某某士兵如何奇蹟般地解決問題、提升性能的話,那麼,中國的軍事工業也就跟沿海那些號稱“工廠”,實為民工紮堆的超級手工作坊差不多了。

北京周西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中文部專稿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