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巴黎華人

中國富人“瓷器愛國”兩面觀 (二)

發表時間:

法新社2010年12月25日發自巴黎的一則報道講述了2010年最後一個月里,巴黎、倫敦、香港幾家文物拍賣行發生的、令歐洲拍賣行瞪大 眼晴也不敢相信的故事:“以中國人為主的亞洲文物和藝術品的收藏家和商人們,對拍賣中的中國稀有文物,特別是中國 皇家文物毫不猶豫地競相擡價,大大提升了這些文物的價值。”中國富人熱衷於高價競購流失海外的文物,被稱作是“瓷器愛國”,在上次節目中,我們介紹了法國拍賣界對這一現象的看法,在今天的節目中,我們再來看看中國國內人士的看法。

中國清朝雍正時期的瓷瓶Vase Imperial forme «tianqiuping» (sphère céleste) en porcelaine décorée en émaux polychromes de la Famille Rose, Chine, époque Yongzheng (1723-1735).
中國清朝雍正時期的瓷瓶Vase Imperial forme «tianqiuping» (sphère céleste) en porcelaine décorée en émaux polychromes de la Famille Rose, Chine, époque Yongzheng (1723-1735). www.drouot.com
廣告

上次節目中,我們介紹了佳士得拍賣行法國分部總裁Francçoi de Ricqlès的看法,他認為:“中國人渴望買到自己國家的藝術品和文物,是因為中國文革使文物遭到很大破壞,使中國人擁有的文物和藝術品很少。” 如果說這一解釋不排除中國富人“瓷器愛國”的推測的話, 同一拍賣行的法國專家Mathilde Courteault則認為:“中國買主的目的是投資,而不是為了回歸流落在外的中國文物,而且中國的博物館現在也並不買這些流失的中國文物和藝術品。”

中國富人“瓷器愛國”的說法是幾個月前從英國拍賣行傳出的,去年11月,中國富豪們互相加價後,硬是把倫敦拍賣行對一隻乾隆時期瓷瓶從最高估價120萬英鎊(約1285萬人民幣),加價近39倍,拍到超過5億元買走。把一件中國文物價值翻了39倍,這是不是很長中國人的志氣?既然長了中國人志氣,當然是一種愛國主義行為。但短短兩個月後的今天再來看,不僅已經沒有中國人再迷戀於這種“瓷器愛國”的說辭了,而且很多中國人都明白所謂“瓷器愛國”,不過是歐洲拍賣行老外和中國富人投資客聯手進行的一場文物風險投資,作為買主的中國富人,出高價競購流失國外的中國文物,不過是一種投資,是在玩弄一個財富增值的魔方,“愛國”只是一種炒作文物的概念。

由於中國近年來盛行民族主義,商家們發現,在拍賣某種商品或文物收藏品時,如果有人緊扣愛國主義,再趕上一個熱點事件,就能極大的提高拍賣品的附加價值。和2009年巴黎大王宮拍賣圓明園獸首時,一個中國人為了阻止拍賣而假裝競價的事件相比,今年“瓷器愛國”中的“愛國”成分已經退化為一鍋稀薄見底的稀粥。

儘管沒有人再相信“瓷器愛國”的高調,但在民族主義的浪潮中,利用“愛國”來賺錢的事件還會屢屢發生。在釣魚島歸屬問題成為中日外交爭端以後,拍賣那些與“記載釣魚島歸屬鐵證”沾邊的文物也成為賣點。清代文學家沈復自轉體作品《浮生六記》佚文《海國記》錢泳抄本原件,去年12月20日在北京起價900萬元,最後以1325萬元被拍賣。

用愛國主義的包裝來賺錢,是2010年的一項來自中國的新發明,儘管欺騙國人感情的作秀令人可恨可笑,但這種表演是否有可能把“民族主義”、“愛國主義”拉到神壇之下?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中國富人“瓷器愛國”這段插曲,是值得深思的。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