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國

《成都商報》記者龍燦被辭退背後的傳播錯位與政治運作

在中宣部的“新聞戰線三項教育領導小組”督查組前往四川期間,《成都商報》宣布了辭退了其深度部資深記者龍燦,此事在中國媒體圈內引發了許多討論。事實上,《成都商報》對龍燦的嚴懲,背後已經不再是報道妥當與否的專業考量,而是中宣部以及強勢的上海官方的政治壓力。

正在閱讀的是『成都商報』
正在閱讀的是『成都商報』 網絡照片
廣告

因此,除有新聞從業者批評《成都商報》管理層“沒有擔當”外。新聞界有觀點認為成商此舉,“錯誤與懲罰不適格,將純屬行業規範的問題上綱上線後政治化處理”。
龍燦從業十年,在業界頗有影響力,他陝西鎮坪華南虎照片中的調查報道,影響很大。他的離去,讓很多傳媒人有“兔死狐悲”之感。
昨天,他在微博客上表示,會就此事寫一個全面的剖析和自我反思,他說,“一個深度反思的報道,出現這個結果,背後有太多的因素,這些因素,有的是我們可以避免的,有的是無法避免的。”
龍燦被辭,原因是他的《《“復旦18驢友被困黃山”真相調查》被中宣部批示為“假新聞”。
《南都周刊》最近的《復旦“黃山門”再調查:“高官二姨夫”並不屬實》的報道中,還原了龍燦報道的傳播與反饋過程。
12月12日,此前被困山上的復旦學生幾次報警,並未引起太多重視。19點10分,接到受困學生施承祖發來短信後,受困者的“二姨夫”羅先生報警,並經上海市警方應急渠道逐級迅速上報。
此後,上海即有三位市領導即市長韓正,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吳志明,市長助理兼市公安局長張學兵先後作出批示並對搜救工作作出具體要求。
在官方渠道啟動後,安徽官方開始全力搜救。除了安徽省長王三運、常務副省長、副省長等批示外,當晚,安徽省公安廳副廳長孟向陽坐鎮廳指揮中心,230名黃山搜救人員,在21點多冒雨集結,連夜上山,直到13日天亮後,將全部學生安全護送出山。
12月22日,龍燦的報道刊發,併網絡傳播之後,此事的網絡輿情則轉向了對上海神秘的“二姨夫”的質疑。網絡傳播中,這位“二姨夫”被描繪成一名政商名流,這暗合了網民對中國政治運作的想象,卻似乎與事實相去甚遠。
龍燦對引起軒然大波的“二姨夫”一說解釋說,“我當初寫這句話的時候,僅僅是對採訪對象原話的轉述,想完整地再現當時被困人員的狀態,絲毫沒有想到網民的那種社會情緒化的解讀。”
對此,龍燦辯解說,“我報道的核心‘是領導重視前後,表現在救援上完全不同的兩種狀態’。”昨天,在微博上,龍燦對一名獲救的復旦學生說,“你們前面報警為何兩地推諉?為何高層領導批示後,兩地聞領導的批示而動,這是對生命本身的尊重還是對屁股(官位)的敬畏?”
但龍燦的報道出來之後,“網民對這個數千字的稿子什麼都不看,就看那四個字,‘影響很大’。他們反思的不是整個救援模式,而是糾纏於這四個字”,龍燦說,“這讓我很吃驚。”
如《成都商報》社在處分決定中說的,報道中“有影響力的二姨父”這個細節“幾乎決定了事件的性質,左右了整個輿情的走向,成為了網民攻擊警方的說辭。”
有媒體從業者分析說,此事本是上海官方和安徽官方“高度重視”,聯手高效應對的典範,但因為不幸導致警察身亡;而龍燦的“二姨夫”報道一出,更讓網民們習慣性地質疑官方,這讓上海官方極為不快。
也正是這種網民的傳播心理,給龍燦帶來了大麻煩。
據《南都周刊》的報道,這新輪的網絡人肉搜索和輿情,引來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的指示,“查清楚。”
兩天後,2010年12月24日,上海市公安局向俞正聲遞交了一份關於如何應對近期網絡輿情的報告。在以五次接警記錄證明上海市110“接處警環節規範、正常”,報告稱,“報警人沒有特殊身份,接處警背後沒有任何‘權力’因素”。
12月25日,上海市公安局在官方媒體“闢謠”,“說明上海警方聯繫配合安徽警方的救援行動及時、準確,沒有所謂‘特別因素’的影響”。
雙管齊下,上海市委宣傳部也通過中宣部施加壓力,最終導致這一本應由於新聞圈業務討論範圍內的媒體事件,成為政治施壓下的犧牲品。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