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當今世界

“胡奧會”--美中平起平坐的標誌

發表時間:

在德國人的眼裡,1月19日已成為一個非同尋常的日子,它標誌着一個時代性的轉變。《每日鏡報》、《世界報》、《時代周報》等紛紛表示:這一天的“胡奧會”意味着美國已不再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崛起的中國已在和美國平起平坐,平分秋色。《世界報》甚至進一步認為:奧巴馬在白宮握胡錦濤的手等於是在握自己的後任的手,因為中國將超越並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強國只是遲早要發生的事。

廣告

胡錦濤訪美期間,德國報紙上幾乎看不到什麼有關本國總理默克爾的消息。在目前歐元困難重重、德國本國又出現了毒飼料醜聞的情況下,沒有進入新聞焦點對默克爾也許是件好事。而遠在大西洋彼岸的胡錦濤及其東道主奧巴馬則填補了這一空缺,成為媒體津津樂道的新聞人物。由於奧巴馬款待胡錦濤十分得體,報紙對奧巴馬的讚揚因此不斷增加,原來聲望已大大下跌的奧巴馬於是重又成為舉世矚目的世界領導人。對胡錦濤,德國媒體這一回也相當客氣,不象2008年奧運年時動不動送他個“獨裁者”的稱號。隨着胡錦濤訪美四天行程的結束,媒體立即亮出了得分表:奧巴馬受到普遍讚揚,得分較高,但胡錦濤也不乏方略,有所得分。

在奧巴馬以十多年來未有的高規格禮遇款待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一事上,媒體並不認為這太張揚太過份,而是看到了美國希望促進中美友好的願望。去年,美中貿易戰曾有一觸即發之勢,令德國好不憂心忡忡。德國政界甚至亮出了要幫助中國阻止對中貿易戰出現的底線。這一回,奧巴馬在款待胡錦濤時求的是和諧,求的是在有分歧的情況下加深兩國的合作,這一姿態使奧巴馬又一次贏得了德國人的好感。怪不得媒體要盛讚奧巴馬了。

在眾多評論“胡奧會”的聲音中,《時代周報》的評論很有代表性。該報認為:奧巴馬在胡錦濤來訪時展示了成功平衡各方力量的能力,挽回了2009年11月首次訪華時“丟的面子”。當時,奧巴馬面對中國,很象一個“底氣不足的欠債人”,讓世人深感美國對中國的依賴。而此次胡錦濤訪美,奧巴馬則表現得從容得體,既讓中國感到了美國對中國的尊重和重視,又顯示了他強硬的一面,而這種強硬正是美國人所期望的。奧巴馬言辭清晰地談到了兩國之間的爭議話題:人民幣被低估、美國企業在中國受到歧視、中國寬容對待反覆無常的北朝鮮、當然還有中國人權始終受到踐踏等等。“胡奧會”讓人們看到的“是一個自信的美國和一個更為自信的美國總統”。不過,胡錦濤也沒示弱,他也帶來了一張自己的話題表,上面列的是美國對台軍售、美方與達賴喇嘛的會晤等等。但胡錦濤這回顯然不是來吵架的,他來到美國只是要顯示兩點:一是中國和美國現在是平起平坐,二是胡錦濤他本人是和奧巴馬同重量級國家領導人。

雖然德國媒體並不看好中國的社會體制,並對中國的人權時有批評,但胡錦濤在美國公開承認中國人權還要補課,這一舉動還是受到了一些報紙的讚揚。《法蘭克福彙報》認為,這是中國的一大進步,並認為胡錦濤在人權問題上很有策略。

儘管“胡奧會”搬演了一出美中求同存異的和諧好戲,但人們並沒有忘記兩國體制的不同。媒體普遍指出,美中不管台前如何親密,台後都缺乏真正的信任。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