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當今世界

“送粥奶奶”挑戰“中國首善”

發表時間:

春節前夕,兩位風格迥異的中國行善者引起世人的關注。一位是自稱“中國首善”的陳光標,他在1月26日赴台捐款六天,向台灣的低收入戶及弱勢族群捐出了5億1千萬新台幣。在人們爭議陳光標跨海行善的動機及善德時,浙江寧波一位64歲的老人免費為農民工送粥的照片被傳到網上,紅遍了中國網絡,從官方的新華網到各地民間網站紛紛轉載,老人陳杏娣被國人稱為“送粥奶奶”。

廣告

與巨富陳光標相比,“送粥奶奶”似乎是卑微到了無足輕重的地步,在陳光標高調派發億萬現金的時候,她只能默默地送出白米粥,然而她的行為更符合“上善若水”的標準。在人們心目中,這位每天凌晨3點起床熬粥的老奶奶,以無聲的善行挑戰着陳光標。

在評判這一善行對決時,有一個特有的時空背景無法迴避,那就是中國最大的弱勢族群、2億3千萬離鄉背井的農民工,此刻正歷盡千辛萬苦,或擠進壅塞的車廂,或在寒風中千里走單騎,甚至徒步數日,回鄉過年。根據中國官方資料,中國農民工的數量是台灣人口的十倍,台灣人均收入則是大陸農民工人均收入的七倍以上,與命如草芥的大陸農民工相比,台灣人還有着多種社會保障。孰窮孰富,誰更需要雪中送炭,“送粥奶奶”比“中國首善”更明白。

今年一月,僅珠三角一地就有十萬農民工成為“回家過年的摩託大軍”,他們冒着刺骨寒風,駕電單車穿州過省數百上千公里,拉家帶口結隊返鄉,為的只是節省兩三百元人民幣的車票款。從1月19日至30日,僅從廣東進入廣西境內的農民工返鄉摩托車就達30萬輛。

培根曾說,財富是德行的行李。面對這般苦難的人群,行善的富人本可以大有作為。億萬富翁陳光標立志行善,本可以為2億3千萬農民工設立返鄉基金,或捐贈車票,或包車包機,為中國窮人積德行善。然而就是這位“中國首善” ,在身邊的窮人最需要幫助的時刻,棄他們於苦難之中,笑呵呵地遠赴富裕的台灣,大作廣散錢財之秀。

相比之下,陳杏娣更符合老子的“以百姓心為心”的經典善行表述,她住在寧波北侖新大路火車票代售點附近,看到在售票點門口的瑟瑟寒風中漏液排隊的農民工,視他們為自己的兒孫,十分心痛,萌生了給農民工送粥暖胃的念頭。

就在陳光標赴台前一個星期,陳杏娣開始了她的善行。她凌晨3點起床,熬4大鍋粥、煮5大熱水瓶薑湯。5點鐘出門,用三輪車拉着粥和薑湯到售票站免費派發。送完後又趕回家,再熬4鍋粥和姜。人最多的時候,她一天得送3趟。

在“送粥奶奶”一趟趟為農民工跑腿時,陳光標正在攀爬聲名之顛。2月1日,他在離台時宣稱自己“是‘中國首善’,而世界首善的位置卻空著,希望自己能當上‘世界首善’”。

陳光標的豪言壯語沒有感動中國百姓,他們被“送粥奶奶”觸動了。有網友說:“見慣了唯利是圖,突然看到‘送粥奶奶’免費送粥的新聞,堅硬外殼包裹的心被感動了”。

大陸媒體2月1日報道說,“送粥奶奶”已經感召到了一批“同盟軍”:十幾位社區工作人員、一批放寒假的小學生,甚至連台灣籍志願者都加入到隊伍中,爭相為農民工送溫暖。

至此,“中國首善”與“送粥奶奶”的善行對決,孰勝孰負已經明了。幾個月前,陳光標曾在《中國農民工》電視節目中表示,要讓比爾•蓋茨推薦他到美國最好的慈善學校去學習兩個月,以便把中國的慈善事業做得更完善和更上水平。

現在,這一門慈善課程,“送粥奶奶”已經為陳光標上了,只是不知他能否領悟。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