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要聞解說

任何時候,人民利益高於一切

發表時間:

《任何時候,人民利益高於一切》,這是中國執政黨的喉舌《人民日報》2011年2月10日刊登的署名為“任懷”的專題報道標題。中國外交部看來很喜歡這個標題,把這篇文章刊登在在它官方網站首頁的頭條。

要聞解說
要聞解說 RFI
廣告

文章實際上說的是面對埃及政治社會形勢的突變, 中國政府從埃及接返國民的 « 公務人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赤誠,以及政府部門以人為本的務實和執政為民的高效都那麼令人難忘 。»

然而文章的標題《任何時候,人民利益高於一切》,與最近阿拉伯世界的突尼斯和埃及的領導人被對他們極不滿意,怨聲載道,最後揭竿而起的示威民眾推翻的景象又非常的貼切。這句話聽起來就像音樂里的和聲,一個調子在歌唱“祖國的關懷和溫暖”,另一個調子卻在警示北京的政府,埃及就是前車之鑒。

怎麼解讀《任何時候,人民利益高於一切》,那就看誰來讀了。《人民日報》出現曲里拐彎地,隱晦地警示執政黨的文章在1949年以後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史上比比皆是,不是什麼新鮮事。北京對埃及形勢突變在中國民眾中的反彈謹小慎微,如臨大敵的做法倒是真的讓《人民日報》的標題鶴立雞群,因為官方媒體中沒有多元的評論,因此這個標題沒有機會被淹沒。

新浪、網易、搜狐等中國主要新聞門戶網站雖然昨天都把穆巴拉克辭職和軍方接管權力的新聞放在顯著位置,但全部只用新華社的通稿,並取消留言評論功能。

與過去10幾天一樣,在新浪微博中搜索詞目「埃及」,則仍然顯示為「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搜索結果未予顯示」。

但微博和博客中,很多中國網民還是發表了對埃及民主運動的讚揚,而且多數讚美之辭都隱含與中國現況的比較。

中央社報道說,大陸網民對埃及民主的勝利歡呼雀躍,有網民慨嘆,「埃及人民覺醒了……中國人民呢?」

大西洋理事會資深研究員楊恆均在博客中寫道,「因為你的下台,今年的情人節彷彿提前到來,讓一些仍然生活在散發出木乃伊氣味國度的民眾突然想起,我們每一個人,其實都和自由、民主的美好生活有一個不見不散的約會。」

香港明報今天報導,官方英文「中國日報」社評對穆巴拉克的高壓統治避而不談,僅指糧食漲價、高失業率和經濟復甦緩慢是引發遊行示威的「元兇」,稱發展中國家承受高糧價和全球寬鬆貨幣政策的惡果,可能會引發更多政治不穩定因素。

這是埃及群眾開始大規模示威以來,中國大陸官方媒體首次發表詳盡評論。此前,中國大陸政府對於外國的政治局勢變動,尤其是容易令人聯想到大陸國內現狀的新聞,都是謹慎處理。

「中國日報」(China Daily)社論說,埃及的社會穩定有「壓倒一切的重要性」,又指這是埃及內政,警告外國勿干預埃及政權。

中國外交官員對埃及政局的評論僅限於穩定與不受外來干涉兩點。

外交部發言人馬朝旭12日在就埃及局勢答記者問時表示,中方一直密切關注埃及局勢的發展變化,希望形勢的最新發展有助於埃及儘快恢復國家穩定和正常秩序。

中國外交部長楊潔篪10日在與埃及外長蓋特通電話時說,中方十分關注埃及局勢發展,埃及是中東地區具有重要影響的國家,埃及的穩定也關係到中東地區的穩定。楊潔篪強調,埃及的事情應由埃及自主決定,不應受到外來干涉。楊潔篪當時正在阿拉伯聯合酋長國進行正式訪問。

不過,在海外,穆巴拉克下台的消息一公布,《紐約時報》記者紀思道(Nicholas Kristof)就在他的博客上寫了題為“不要新法老”的短文,他特意問到,“這個時候,中國的胡錦濤在想什麼?”文章預測人民的力量的勝利將波及到整個中東,並且傳得更遠。有人說,阿拉伯國家不適合民主, 中東很落後,跟現代不接軌。但是,“突尼斯和埃及人民的勇氣和遠見,把這種說法粉碎了!”

難怪北京的新聞檢查制度不願意讓國外的新聞被中國人看見,不過《人民日報》的標題與《紐約時報》記者紀思道文章的內容倒有幾分異曲同工。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