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國

《人民日報》以“初級階段論”為社會不公辯護

在河大飆車案、錢雲會案等一系列引發廣泛關注的事件背景下,社會公正已經成為今天中國的一個熱點話題。針對民眾的廣泛議論,中國共產黨機關報《人民日報》於2月16日在頭版發表署名為“任理軒”的評論員文章,題為《理性看待當前的社會公正問題》,針對現狀進行了辯護。

AFP
廣告

文章首先承認,社會公正今天在中國的確成為一個嚴重問題,在一些引起廣泛關注的“炫富”與“仇富”、“炫權”與“仇官”事件中,背後的癥結往往也被歸結到社會公正問題上。當前社會上的許多熱點、難點、焦點問題都不同程度地與社會公正問題聯繫在一起。妥善解決社會公正問題,已成為中國在發展中不得不面對的重大課題。

那麼什麼是理想的社會公正?文章用典型的意識形態話語進行了“直接而生動”的定義,即 “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隨後,文章提出了核心的論述,即社會公正在中國應當是歷史的、相對的、具體的。

所謂歷史的公正,文章認為,在今天看來很不公正的現象,也許在歷史上曾被認為是公正的;在今天看來屬於公正的現象,也許在後人看來未必就是公正的。

所謂相對的公正,文章強調,要防止落入平均主義這種“無論在歷史上還是在現實中都頗具誘惑力的窠臼中”。面對收入差距拉大,貧富懸殊的現狀,文章認為,如果將平均主義推廣到所有領域尤其是分配領域,否認人的差別而要求平均分享一切,最終只會扼制人的積極性,扼殺社會發展的活力,不利於社會公正的實現。

所謂具體的公正,文章認為,不注意具體領域、具體人群、具體問題的區別,簡單套用抽象的社會公正概念,往往容易導致認識上的偏差。

於是文章得出的初步結論是:社會公正的實現程度受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制約,我們不能脫離現實發展水平去盲目追求社會公正。

那麼,究竟應該如何“理性地”看待當前中國的社會公正問題?

文章認為,看待社會公正問題,應該結合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大的歷史背景,否則對社會公正就有可能提出不切實際的要求。同時文章表示,由於體制機制不健全、不完善引起的社會不公,人們對之心裡有些看法、嘴上有些怨言也是可以理解的,但這是在經濟社會轉型期是難以完全避免的。

文章特彆強調,當前中國社會公正問題凸顯,是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和人們心理期待不斷變化綜合作用的結果。雖然其中有經濟社會轉型帶來的體制機制不健全、不完善的原因,但不能因此否定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所取得的偉大成就。總體上看,這是快速發展過程中的問題,是“成長中的煩惱”。

截止當日晚間,這篇文章已經在微博上引發熱議,三千多人留言,幾乎一面倒地表達反對意見。有網友稱之為“2011年迄今為止最神奇的一篇文章”。著名地產企業家任志強也對此提出三點疑問:一,想說明什麼?二,想為誰說?三,想代表誰的利益?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