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廣角

雷諾泄密案:真憑實據在哪裡?

發表時間:

雷諾電車技術泄密案如同一部偵探小說一樣,一集比一集扣人心弦。在巴黎檢察官把喊冤涉案人的起訴轉交給法國“國內情報總局”之後,法國媒體報道的基調完全轉向了雷諾內部調查的真實性上。2月7日,《世界報》頭版頭條相關標題為“雷諾泄密案:自作自受!”《十字架報》頭版標題是“雷諾高層被推到了被告席上”。

Reuters
廣告

 

從法國媒體上述新聞標題我們可以看出,不光是三名律師懷疑雷諾公司的內部調查的可信性;公共輿論和媒體也在質疑,雷諾公司解聘三名高官的真憑實據到底在哪裡?
法國國內情報總局介入此案的調查後發現,雷諾高層去年夏季委派總部設在阿爾及利亞的一個經濟情報公司來調查內部泄密案,這個公司名位GEOS。

設在海外的法國公司GEOS在得知牽涉到雷諾泄密案之後,匆忙於2月1日深夜發表公報說:“本公司對接手調查雷諾電車技術泄密案一事毫不知情。”本公司職員呂克( Michel Luc )是以個人名義接手工業情報泄密案的。他已於前天離職。根據法國《十字架報》的披露,米歇爾∙呂克曾是一名軍界人士。長年來,他一直就任於阿爾及爾GEOS經濟情報管理公司,在公司內還擔任過要職,主要負責監管能源和交通上的經濟情報。

根據《巴黎人報》和網上“經濟情報”披露的消息,米歇爾∙呂克幾乎是獨自一人調查了一起錯綜複雜的工業間諜案。呂克由此得到了10萬歐元的重金回報。10萬歐元的彙款存到了他家人常駐的馬德里賬戶上。

時常以揭露政治醜聞爆冷門的法國《綁鴨報》2月2日透露說:為了調查雷諾涉案人在瑞士和在列支敦士登Liechtenstein開設的“地下銀行”,米歇爾•呂克按照雷諾高層的吩咐重金聘請了電腦黑客。電腦黑客查出的結果是,涉案中兩人在國外秘密開設了私人賬戶,他們分別存進了13萬和50萬歐元。

法國有的媒體披露的消息更具體,說“竊取電動汽車技術的買家來自中國。”呂克負責調查的案子還顯示,中國中國國家電網公司通過上海和馬耳他等賬戶,經過一系列轉換途徑後向兩位涉嫌泄密的高管在瑞士和列支敦士登海外賬戶彙錢。這一消息從來沒有得到法國政府發言人、財政部長、工業部長的認可。法國工業部長貝松還抱怨雷諾汽車公司沒有儘早告知他本人和國內情報總局。

正對這起跨國間諜案,呂克本人沒有給雷諾高層提供任何的書面證據,僅僅在電話中告知,三名涉案人員把情報換來的高薪報酬存到了國外的賬戶。要知道,在經濟犯罪案中,詢查黑賬是一件不易的事情。因為,一般情況下,銀行是不向普通機構透露客戶帳目細節的。

法國多家媒體披露了阿爾及爾經濟情報管理公司一名職員單槍匹馬地調查了雷諾泄密案之後,雷諾高層即沒有否認媒體的消息,也沒有公開表態說,他們的確委託海外一家保護商業情報公司調查泄密案。雷諾高層這種“不予理睬”的做法,使人們更加質疑內部調查的可信性。
《十字架報》寫道:“雷諾高層對一起工業間諜案的調查如此外行,難道高層管理人員真的這麼草率,還是間諜案背後有不可告人的內幕?!”

當三名雷諾高官被快速解聘之後,雷諾公司涉案的電動汽車計畫助理經理馬修∙特南堡( Matthieu Tenenbaum)第一個站出來喊冤。他被解僱後的一個星期在歐洲一台說:“我要靠法律來還我一個清白,因為我在國外從沒有什麼賬戶。我申訴不是為了告倒雷諾,我要讓那些讓我蒙上不白之冤的人懂得,誣告要付出應有的代價。” 馬修∙特南堡還對媒體說:他就盼着司法部門來調查他的賬戶。他隨時都會把使用的手提電腦、手機奉獻給司法調查部門。馬修∙特南堡的意思是,他身正不怕影斜。

律師和被解聘的三名高官在媒體上一而再、再而三的喊冤叫屈,使得公共輿論也不得不問和律師一樣的問題:“雷諾高層解聘他們的理由充足嗎?”

在雷諾泄密案東窗事發後的20多天,雷諾∙日產首席執行官戈恩迫於壓力,在《星期日日報》、法國電視一台首次公開表態。戈恩說:雷諾丟失的並不是最新的電動技術,而是商業管理模式機密。戈恩的上述表態引起受害者律師的猛攻。三名律師說:雷諾高官向巴黎檢察院提交的訴訟明確說,三名高官涉嫌有預謀、有組織地把商業情報泄露給競爭對手。戈恩在解僱了職工之後又改口說,雷諾的電動技術並沒有遭竊。這種前後矛盾的姿態使得公共輿論更加產生懷疑。

2月7日,《巴黎人報》獨家披露說,雷諾∙日產首席執行官戈恩去年夏季委託內部三名負責公司情報安全的人來調查泄密案。這三個人分別是帕尼(Rémi Pagnie) 、迪克薩道爾(Marc Tixador) 、熱偉理(Dominique Gevrey)。上述三人都有背景。

帕尼是首席執行官戈恩的心腹,他原來是法國對外安全總局局長;迪克薩道爾熟悉金融犯罪案,來雷諾之前在凡爾賽警察局工作;熱偉理曾是法國國防安全部的人。1月中旬,當法國國內安全總局的人到雷諾公司核實法新社和媒體披露的工業間諜案時,他們三人對國安局的人愛搭不理。泄密案當時還沒有轉交司法部門,國安局的人無法作更深一步的調查。

而今,曾經不肯和國安局合作的三人又落到了國安局專案小組人的手中。外界目前只能從媒體上獲得法國國內安全總局對雷諾內部調查真相的某些線索。

外界將來是否可以知道雷諾間諜案內部調查的全部真相,現在不可得知。但在法國國內情報總局全力調查雷諾情報安全人員的時刻,法國業內人士和媒體開始提醒大家,深入調查是由必要的,但是調查過程不能建立在損害企業利益的基礎上。

英國和美國早在6年前設法從政策和法規上把如何保護好企業情報安全放在企業發展的首位。德國很多企業也在跟進。法國一些關係到國家經濟命脈的大企業在這方面做得不好是因為官僚體制在作怪。

美國自通過了《聯邦信息安全管理法案》之後,杜絕安全隱患走上正軌。

美國審計署在向國會提交的報告中指出,聯邦政府各個分支機構以及眾多事關國計民生的部門,包括能源、供水、電信、國防以及應急服務部門,他們的日常工作已經廣泛依賴計算機信息系統以及電子數據。這些信息系統、數據的安全非常重要,信息安全措施要防止數據篡改,保證核心業務連續性,預防數據欺騙以及阻止敏感信息泄漏。

而法國一些大的企業,例如巴黎巴國民銀行、民航局、電訊局、電力公司、雷諾汽車公司,曾經是國家撐腰的大企業。私營化後,他的運作形式還是留下了不少國營企業的烙印。

法國的電信局、電力公司、雷諾汽車等公司早已向歐洲市場開放資本,走上了私營化的路程,但是在公司管理層和職工心目中,他們還是一個會受國家保護的企業。這些企業中的行政部門各自為政,不講效率。前身為國營的企業老闆總覺得,遇到難題,國家不會散手不管。而國家卻高高在上,它無暇顧及全球一體化經濟給法國企業帶來的競爭衝擊。國家關心的是多收收稅或把從部長位置退下來的政府高官重新安排在半國有的企業之中。

從政府部門退下來的人到了企業任高管,他們和國家政府仍保持着某種特殊的聯繫。而當這些攸關法國經濟命脈的企業逐漸私營化之後,高層管理人員又不好把企業私營化後遇到的困難一五一十地說出來。他們如果道出實情又害怕別人笑話他缺乏管理企業的本領。

很多出身於法國行政部門的企業高層管理總有一種隨時可以伸手向國家尋找解決問題辦法的錯覺。而那些在情報部門工作的人又了解不到企業管理層的難處。這種老死不相往來的現狀,使得法國企業處在相互掣肘的現狀中。

法國核工業公司近來把兩名有軍隊背景的人推到核能安全職位,便顯示出企業高層想靠這些有政府背景的人保住企業商業機密。可以說商場如戰場,但是沒有經商經驗的人在商場上卻很難戰無不勝。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