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上海視窗

中國環保部出台重金屬污染防治規畫

發表時間:

中國環保部制定的《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十二五”規畫》(下稱規畫)剛獲國務院審批,即引來關注,但環保部或恐披露重點省區和企業名單將引發重點區域和企業附近居民恐慌,目前仍將將規畫內容、重點治理地區以及重點監測企業列為敏感,秘而不宣。 

廣告

在中國,以往對重金屬污染的防治,更多依靠聯合專項行動。如2010年,環保部聯合多部委全面排查重金屬排污企業10896家,其中有960家企業被列為重點整治對象。

昨天的《21世紀經濟報道》披露了該規畫的主要細節。據該報道,此次重金屬重點治理區域為14個省,涉及138個重點區域,包括採礦、冶煉、鉛蓄電池、皮革及其製品、化學原料及其製品等五大行業的4452家企業。

根據規畫,湖南湘江流域,安徽等重金屬污染嚴重的地區將是此次規畫重點治理地區。包括江西銅業、金川礦業、雲南銅業、株洲冶煉等大型國企,尤其是過去造成過污染的企業,比如湖南湘江流域、陝西東嶺集團陝西東嶺冶煉有限公司、安徽懷寧這些地方。

區別於一些污染因子,重金屬污染既難以察覺又難治理,分布的企業廣泛,耗費的資金量很大。環保部部長周生賢此前幾日表示,“未來5年,中央財政將以百億元為單位增加對重金屬污染防治的投資”。

《規畫》提出,“到2015年,重點區域的重點重金屬污染排放量比2007年減少15%,非重點區域的重點重金屬污染排放量不超過2007年的水平。

綠色和平中國分部污染防治項目主任馬天傑對記者表示,“此次重金屬污染防治規畫比自己預期要好”。他之前以為環保部出台的會是一個排污強度的指標(跟GDP相連,GDP看強度)而不是總量減排指標,要把總量降下來,而不是僅僅把上升的速度降下來。

馬天傑曾經實地考察湖南有色下面的株洲冶煉,感受頗深。他說,“株洲冶煉的污染物直接排放到湘江,對周邊影響都挺大。兩種重金屬元素,鉛、鉻都有。是一個老大難問題,持續了幾十年了”。當馬天傑以環保NGO工作者的身份向株洲環保局申請企業環境信息公開時候,卻被拒絕,理由是商業機密,“排污信息都不肯公開,叫公眾如何放心”。

此外,一些重金屬元素並沒有完全納入地方的環保監測。他舉例說,株洲一個叫新馬村的地方,2006到2008當地的電鍍企業,污染很嚴重,有個小姑娘劉冰潔,慢性鉻中毒死亡,請了律師,但是環保局出具的排污證書里沒有鉻這一項,只說這家企業重金屬等污染物經常超標。沒辦法判企業全責,只判賠6000元。

馬天傑還認為雖然重金屬污染規畫規定源頭治理、源頭預防這幾個原則,但並沒看到對重金屬需要的行業,比如說電池、油漆方面做一些替代方案,比如說,更多使用鎳氫電池和鋰電池。切斷了需求,對採礦、冶煉壓力就會小很多。“挖鉛鋅礦會挖出鉻,鉻沒什麼用,就變成污染排放出去了”。

本土環保NGO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也同意馬天傑的觀點,“這個規畫從總量控制的角度加以整治管理,比之前多看濃度進步得多,尤其是考慮到重金屬是不可降解的,其累積效應更是令人擔憂。”

但令馬軍不解的是,“為什麼一個規畫的重點省區和企業名單都能作為機密”。馬軍說,“重金屬是看不見摸不着的,不像有機污染那麼容易被識別。最後執行方面多大程度能按專項規畫做,讓人比較擔心”。

馬軍說,“我理解政府方面的顧慮,會造成比較大的社會影響,但是這些顧慮和保護民眾健康的需要想比,應該是次要的。應該選擇一個方式逐漸去公布,哪怕一時不能。從名單開始,過渡到排污量的公布。”馬軍強調,在生產源頭處理重金屬的技術是存在的,相關方面應該通過信息公開形成的社會壓力引導向促進企業解決問題。一方面,這需要通過更多社會監督協助政府部門執行。社會監督就需要信息公開。企業名單是機密,那怎麼去協助呢?

“我現在最想知道的是這些企業是什麼,同時排放量是多少。2007年全國污染源普查,公布的也是全國性數據,污染源普查明,明已經知道哪些企業排放大量有毒有害物質,又選擇不作公布,我想這對公共利益是非常不利的”。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