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報紙摘要

茉莉花香飄到中國了嗎?

發表時間:

“阿拉伯揭竿起義波及中國”,法國世界報常駐北京和上海記者佩德羅萊蒂和迪博聯署的文章首先介紹號召每個禮拜天下午十四點在中國大城市散步的茉莉花運動的呼籲和一封神秘的致中國人大的公開信,致本月五日在北京召開的人大的公開信寫道,我們邀請每個參加者散步,注視自己的周圍,或者裝做過路的樣子,只要你到場,獨裁政府就會害怕。費加羅常駐北京記者拉格蘭日發表在該報辯論與思潮欄的文章強調,中國距離埃及的解放廣場尚甚遠。

廣告

中國茉莉花行動與維權運動

“中國茉莉花集會”組織者譴責貪污腐敗,呼籲中國政府“接受人民的監督”,並要求擁有“一個獨立的司法”,還指出,面對新的挑戰,中共如果感到力不從心,那就請其“離開歷史舞台”。世界報文章在描述前天(2月27日)第二個星期天在北京和上海的“茉莉花行動”說,這種禮拜天散步行動應該理解成維權範圍內的行動:在中國,覺悟到司法受到屬於同一個系統公安機關的干擾的人越來越多,為某些典型的案件辯護的律師已經開始影響公眾輿論,一種新的自由新聞做出反饋,有影響的網民表態,基層的活動家們行動起來列席開庭審判或者幫助受害者,等等。哪怕這些行動並非是有組織的,但是這些渠道卻通過推特類的微博連接起來。

天安門廣場不是解放廣場

費加羅常駐北京記者拉格蘭日以“中國距離埃及解放廣場還甚遠”為題的分析文章強調說,天安門廣場並不是解放廣場,利比亞獨裁卡達菲肆無忌憚的把利比亞血腥鎮壓起義與中國二十多年前血染北京之春相提並論根本沒有觸動北京領導人的神經。刊登在費加羅辯論與思潮欄的文章繼續寫道,其實,自從阿拉伯揭竿起義初期,便可以看到中共方面神經緊張,對與阿拉伯革命相關的關鍵詞在互聯網上受到的禁止就很說明問題,中國官方甚至呼籲外國駐華記者嚴格遵守有關採訪的規定以避免出現偏差,在網上回應茉莉花行動的人以顛覆政權罪被拘捕,等等。

中國敏感的社會問題不亞於埃及

那實際上,茉莉花香飄到中國了嗎?費加羅常駐北京記者引述著名的評論員博客司馬南的話說,中國敏感的社會問題與埃及相比並不少,可以列出生活,醫療費用,教育費用昂貴,房地產價格飆升,當然還有貪污腐敗等事例,司馬南認為,有一天看到中國人效仿埃及人並不是件非常荒唐的事情,但是,中國的經濟態勢肯定不是埃及的經濟情況。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教授林科認為,如果包括加上被恐嚇,被洗腦,被收買的受害者,哪怕他們願意造反,但是他們並沒有組織起來,所以中國並不會是下一張阿拉伯起義的多米諾骨牌。
哪怕中國人群抗議警察濫用職權,反貪官污吏,反對強行拆遷的怒火很快會燃燒起來,哪怕以他們的方式要求有更多的言論自由,更多的司法公正,但是他們並不希望推翻政權,大概中國人與阿拉伯人相比,更加重視孔孟之道。費加羅文章認為,在中國,哪怕貧富差距很大,但是大部分中國人卻認為生活水平在逐年得以改善,走上大街抗議遊行的概率因此已經降低。

阿妮吉拉爾多辭別人世

論壇報頭版頭條圍繞“將不會爆發貨幣戰爭”展開,新興經濟國家為向通膨掀起攻勢,相繼提高指導利率,從而加強其貨幣的吸引力,在任其貨幣升值的同時,新興經濟國家的國際競爭能力有所減低,這種趨勢最終可能導致南北貿易交流得以再平衡,因此論壇報認為,通貨膨脹使貨幣戰爭沒開自停。
今天其他法國各大全國國性報紙頭版頭條法國國內主要圍繞法國總統多數派民心指數迅速下滑,著名法國表演藝術家阿妮吉拉爾多與世長辭等主題展開,國際主題仍然聚焦利比亞局勢。大眾化報紙巴黎人報向主演過上百部電影的阿妮吉拉爾多致以崇高的敬意;法蘭西晚報用阿妮吉拉爾多的話作為通欄大標題說“我愛你們,我向你們道別”。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