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輿論看中國

是傲慢的中國還是自信的中國?

發表時間:

法國資深媒體人,法國世界報總裁埃里克•伊斯拉爾維茲Erik Izraelewicz近日推出的一本名為《傲慢的中國》一書在法國輿論界引發巨大的反響,激發了各界有關中國是否傲慢議題的廣泛爭論,其中最為精彩的一次辯論應該是在法國前總統德斯坦與伊斯拉爾維茲本人之間進行的,辯論的內容刊登於最新一期的法國《新觀察家》周刊。

廣告

德斯坦認為《傲慢的中國》一書所跨越的時間段是最近十年以來的中國,僅僅通過對最近十年中國社會的觀察就得出中國是傲慢的這麼一個結論未免有些武斷。德斯坦強調說,中國人的集體記憶非常強烈,他們清楚地記得十九世紀是中國遭到羞辱的一個世紀,他們至今依然沒有忘記歐洲人對中國人的凌辱。德斯坦說,他清楚得記得,鄧小平曾經對他說過:不要忘了,是中國人供你們發展起來的。德斯坦介紹說,中國在二十世紀曆經了多次重大的政治風波,直到七十年代才逐漸走出漩渦,在鄧小平的領導下,才走上了改革開放的強盛道路。

對此,伊斯拉爾維茲回答說,《傲慢的中國》一書聚焦的是最近十年來的中國,而不是對中國以及中華民族的歷史總結。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之後已經恢復了昔日中華帝國的輝煌,中國人也恢復了昔日的自信,而這種自信有時往往會演變成傲慢,給人感覺是中國正在向西方進行報復。他說,最近十八個月來,他接觸了許多在中國工作的企業家和外交官,大家在談話過程中都會不約而同的使用“傲慢”這個詞來評論中國人,即使是那些在中國擁有重大經濟利益的企業家,也不惜公開表態,譴責中國不遵守、或者不再遵守經貿領域的遊戲規則。

伊斯拉爾維茲認為,中國今天之所以會如此傲慢其中一大原因是中國經濟絲毫也沒有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中國這一獨特的集市場經濟與極權經濟為一體的經濟體制居然在金融危機面前顯得十分有效,這頓時使全世界對中國刮目相看,中國也就因此對自身充滿自信。

德斯坦以他對中國文化的了解對中國人的傲慢指控進行了反駁,他說,如果說法國人在國際上常被批評為愛好虛榮的話,中華民族是一個樸實的民族,中國的傳統文化,如道教和孔子思想的理論基礎是和諧而不是霸權。中國人並沒有霸佔慾望,他們在十七世紀曾經擁有強大的海上軍力,但是,他們並沒有籍此而進行對外擴張。

至於中國人對外的傲慢態度是否是畏懼的一種體現?德斯坦回答說,他並不認為今天的中國還會害怕某些國家。而對伊斯拉爾維茲來說,中國領導人最擔憂的並不是某一個國家,而是中國的能源以及糧食供應會出現危機。他說,這對中國這樣一個大國來說,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中國政府最近三十年來也確實採取了許多積極的和有效的措施。但是,在某些時候,也顯得有些咄咄逼人,例如,中國在中日釣魚島危機之後,切斷對日本的稀土供應,導致日本的高科技技術行業一時處於癱瘓狀態。

伊斯拉爾維茲接着解釋說,他認為,中國官方所顯示的傲慢姿態實際上是心虛的表現。他舉例說,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卻擁有三萬億美元的外彙儲備,中國不僅沒有將這些資金投入基礎建設,而且反而用來購買美國和歐洲的國債,這對一個發展中國家來說是十分荒謬的。這種高儲蓄的後面隱藏的是什麼呢?難道不是對未來的擔憂嗎?中國剛剛度過三十年經濟增長的黃金時期,中國領導人十分清楚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廉價勞動力和出口這兩大龍頭正在逐漸衰竭,中國經濟要繼續發展必須提高內需並且創新技術,而對此,中國政府並沒有百分之百的把握。而與此同時,只有將中國的經濟增長保持在百分之十左右,中國政府以及中國共產黨才能夠保障自身的合法地位,贏得中國民眾的支持。中國政府領導人並沒有忘記日本的教訓,日本經濟在快速發展三十年之後,也曾經陷入徘徊。

對德斯坦來說,與其說中國領導人傲慢,還不如說他們開始對自己充滿自信,他說,過去中國領導人在國際會議上從來不張口表態,而今天他們發現他們同別的國家的領導人一樣有發言權,他們也明白,有的國家試圖將他們的觀點強加於人。德斯坦舉例說,就人民幣彙率問題,美國財長有什麼權利確定人民幣的彙率,並且要求中國應該做什麼。

最後,德斯坦與伊斯拉爾維茲就法國的對華政策交換了各自的意見,對德斯坦來說,法國對中國的外交政策自戴高樂以來一向經緯分明,但是,最近幾年來卻有些模糊不清。伊斯拉爾維茲認為,法國在對華外交上最大的問題是搖擺不定,一會兒驕傲自大,一會兒又屈膝投降,而中國所希望的是平衡穩定的外交政策。事實上,伊斯拉爾維茲認為現在法國自身的對華政策已經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歐盟必須在經濟、戰略以及人權等問題上採取統一的對華政策,法國只有融入歐盟的統一外交,才能顯示其自身的力量。伊斯拉爾維茲最後感嘆道,遺憾的是,歐盟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統一的外交政策。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