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人與社會

中國大亞灣核電站工程師談福島核事故

發表時間:

大地震和海嘯之後,日本福島核電站泄露事故引發全球恐慌。福島核電站會不會成為第二個切爾諾貝利?核電的安全前景如何?中國大亞灣核電站的安全係數又如何?本次《人與社會》節目,邀請曾在中國大亞灣核電站工作多年的工程師余先生,談談他的看法。

日本福島核電站
日本福島核電站
廣告

中國大亞灣核電站安全係數比福島核電站高

余先生曾參與中國大亞灣核電站的創建,並在那裡工作多年。他表示,中國大亞灣核電站的安全係數比日本福島核電站要高,因為大亞灣核電站是按照法國的標準,也比日本福島核電站建造時間晚。

福島核電站1、2、3號堆問題不大

余先生表示,日本福島核電站第1、2、3號堆發生的爆炸是氫氣爆炸,氫氣在安全殼內濃度達到4%以後,發生爆炸,而不是核爆炸,不過仍有少量的核物質泄露出來。但由於堆芯的外面還有兩層殼:“壓力殼”和 “安全殼”的 雙重防護,因此情況不很嚴重。加上後來灌進了海水,海水腐蝕性很大,裡面的金屬都被腐蝕掉,會成為一推廢銅爛鐵,廢掉了。

美國三里島核電事故,也是堆芯燒熔了,但這兩個防護殼沒壞,所以泄露出來的核輻射不多。而切爾諾貝利核事故則是燃料棒核爆炸,是核爆炸,等於一個小原子彈,泄露出來的核物質要多得多。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是7級,目前來看是世界上最厲害的一次核電站事故,大量的放射性物質都到了大氣層。

第4、5、6號堆危險

令人擔心的是,日本福島核電站第4、5、6號核反應堆。因為這3個堆,都在檢修狀態,用過的核燃料棒都被拿到“壓力殼” 和“安全殼”兩個殼之外,被泡在廠房的池子里。而池裡的冷卻水系統壞掉後, “很燙”的燃料棒,將水池裡的水越耗越少,一旦耗干後,燃料棒還在繼續發熱,那麼後果就麻煩多了。但是,發生核爆炸的可能仍然不大。因為這套東西的設計和原理跟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不一樣。

余先生對福島核電事故的前景並不很悲觀,他覺得還是會控制住的。只是日本在電視里,對其到底採取哪些措施,技術上的報道比較少,說的很少。

不過萬一福島4、5、6號機的然料棒燒熔,達到臨界點,就可能發生核爆炸,也可能影響到地下水。但即便是核爆炸,也與原子彈的爆炸還是不同,原子彈爆炸可在一秒鐘內把能量翻上千倍,而民用核電的濃度要小得多。

冷卻水系統是關鍵

余先生認為,福島核電站是否扛住了9級地震,現在還很難說。受震以後,管子的接頭都會壞,壞了以後,就會漏水,於是,冷卻水就循環不到最熱的地方,也就是堆芯部分,那就會有問題。

余先生說,切爾諾貝利電站也是冷卻水系統出了問題,沒法控制住核反應,後來堆芯燃料棒燒穿了所有東西,往下沉。最後在下面打隧道,用混凝土去頂住。

冷卻水系統一定要保證,但是這麼強大的地震,裡面的機器設備能否經得住這樣強的考驗都很難說。

備用電源受損 開關失控

對於福島核電站緊急停止系統失靈,余先生說,核電站都考慮在緊急情況下,緊急停機,停堆。但這次,也許這套東西也被震壞了。比如,地震和海嘯以後,福島電站里的兩套備用電源都斷了,備用柴油機也都斷了。一下子沒電了,人再怎麼操作,也是不可能的。

當然,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在設計時,把抗震等級加高,加高到抗10級地震。不過,如果大地震的震中,就在核電站地底下,那多少抗震等級也沒用。

法國第三代核電站可承受飛機撞擊

對於法國第三代核反應堆可以承受波音747撞擊的說法,余先生認為是可信的。他表示,設計核電站的安全,技術上不是做不到,而是造價很昂貴。法國核電站的“安全殼”先使用很粗的鋼絲繩繃緊了,再用混凝土澆上。飛機掉下來,砸在上面沒問題。
此外,保障核電站的安全,並不只有設計上的安全,還要看運行人員的素質,和所有東西的維修。

核電與無核化的取捨

對於目前大家討論的核電與無核化的取捨問題,余先生表示,除非能開闢有新能源,否則,照目前來看,真要解決能源問題,停止發展核電不太現實。人類的發展所需電力總是不斷在增加。用太陽能和風力發電,跟不上需要,杯水車薪。他說,整個歐洲一年發展的風力發電,也頂不上核電站的一台機器。

中國不應建太多核電站

對於“後福島時代”全球發展核能的安全前景,余先生表示,以後可能會有更嚴格的標準,建核電站費用也會更昂貴。對於選址,避免地震帶,余先生說,像中國,到處都有地震帶,合適的廠址比較難找。對於中國規畫再建50座核電站,余先生表示不贊成。他認為中國的問題,一是沒有真正建立原子能法規,另外中國沒有足夠的核燃料,要靠從澳洲和非洲進口核燃料。建設那麼多核電站,沒有核燃料怎麼辦?將來又會是“一團糟”。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