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上海視窗

搶鹽風波折射中國社會不安全感

發表時間:

3月16日起,因擔心日本核電事故污染海鹽,中國不少地區掀起食鹽搶購狂潮,雖然政府緊急闢謠,但仍有多個城市出現缺貨現象。上海的《東方早報》報道說,不但有人直接買了一整箱的食鹽,甚至連醬油,鹹菜都銷售一空。在上海,卜蜂蓮花、家樂福等超市並未上調鹽價,但均規定每人每次限購兩包。

廣告

而《南方都市報》報道,在廣州一些便利店,500g一包的食鹽賣到10元;在江蘇崑山,平時售價2元左右一袋的食鹽,昨日部分商家的價格已飆升至30元甚至50元。記者所居的上海住所附近的超市,基本上食鹽都已經斷貨,為應付不斷來詢問的顧客,不得不貼出“食鹽售罄”的啟事。

3月17日,中國鹽業總公司啟動應急工作機制,向全國各省份及計畫單列市鹽業公司發出緊急通知,要求確保食鹽市場安全供應,同時做好銷區緊急調撥準備。發改委、工信部等也明確要求各地物價部門打擊哄擡鹽價、囤積居奇等行為。

吃碘鹽真的能夠抵抗核輻射嗎?那些所謂被“輻射”過的海鹽,真的存在嗎?即使存在,對國內食用鹽市場會有多大影響?

根據“財新網”採訪,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輻射防護與核安全醫學所輻射防護室主任侯長松指出,目前,日本核電泄露事故對中國不會造成輻射影響,市民囤積碘鹽並無必要。同時,短期內攝入過多的碘,並不能有效防止核輻射,相反會導致諸多副作用。

侯長松,他指出,要防輻射,一般成人每天只需服用1片碘片即可。每片碘片含碘100毫克。目前,中國市面銷售的碘鹽,每公斤含碘20到50毫克。如按每千克碘鹽含30毫克碘計算,成人需每天攝入碘鹽約3千克,才能達到預防效果。顯然,這“完全不可行”。

他提醒市民,短時間攝入過多碘鹽,會造成諸多問題。如果人體內正常碘代謝平衡被打亂,往往會導致甲狀腺亢進或減退等。孕婦如攝入過量碘,會導致新生兒甲狀腺腫和甲狀腺機能減退。隨着碘攝入量的增加,甲狀腺病的發生率顯著提高。

此外,中國當前市場上銷售的碘鹽,僅僅20%是海鹽,其餘80%則來自內地碘鹽生產基地,並不存在核輻射問題。

  侯長松建議,公眾不必對核輻射反應過度,應遵循相關科學知識的指導。即便要採取防輻射措施,比如攝入穩定性碘來預防放射性同位素碘的攝入,也要在專業部門和醫生指導下進行。而中國的碘片貯備“足夠應急”。

  侯長松也指出,目前,穿防輻射服裝也屬反應過度。這是因為,日本核電事故對中國可能產生的影響,是通過大氣傳播如放射性煙雨等,從大氣層影響到中國。但是,截至目前,尚“看不到這種可能性”。

最後,他再次提醒公眾,從目前情況看,日本核輻射還影響不到中國,公眾不必恐慌,而搶購碘鹽則完全沒有必要。隨着事態的發展,如果有關部門經過評估,認為確需服用碘片,政府部門“一定會有統一的安排”,更不必驚慌。

對於食鹽搶購風波,網上有各種議論。

FT中文網的專欄作者徐達內說,“早上一起來,果不其然,發現多篇由謠鹽之事批判中國政府公信力之文。”

徐達內認為,此事和政府的公信力沒有太大關係,和人性弱點,和國民素養更有關係。凡事就談公信力、只談公信力,民粹之極,如果盯着公信力這個點去批判,那就找錯了方向。

資深評論員笑蜀說,有消息稱,此次蔓延各地的食鹽搶購風潮,就是遊資炒作出來的。遊資周二周三大量買入鹽業股,收盤後到浙江各地搶鹽,隨即散布謠言,稱日本核輻射污染海水,導致以後生產的鹽均無法食用,吃含碘的食用鹽則可防核輻射……

笑蜀認為,雖然是否遊資操縱尚待進一步的證據支持,但從今天鹽業股果然普遍飄紅的情況看,其間的正相關難以否認。

這兩天的搶購食鹽風波,折射出中國社會高速發展背後的灰色一面。

網絡上,年輕網友們,嘲笑着搶購食鹽的大叔大嬸,但事實上,除了政府的公信力下降外,一般主流媒體的勸誡也並未見成效。這個謠言,仍以其自己的邏輯,迅速地在兩天里傳遍中國。

一位網友說,“沒有電視,沒有廣播,沒有靠推特,也沒有FACEBOOK,怎麼就大家想一塊去搶購鹽?是百姓的腦電波傳遞信息?”他認為,這值得中宣部研究。又如一名長沙網友說,“我買的不止是鹽,而是群眾運動的預期,2天之內全國百姓自發統一行動,不夠意思嗎?”

記者以為,此事折射出的,或者是沉默的中國大眾,這些不上網,只看電視,只看新聞聯播的一般大眾,心中深深的不安全感。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