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當今世界

楊建利:中國的變革在於從網絡走到地上

發表時間:

由網絡發起的茉莉花革命衝擊中國已近一個月,多次走上街頭的號召都被中國政府以高壓手段平息,世人看到的是大批中國警察封鎖街道、驅趕人群和抓捕活躍人士。中國公民力量運動發起人、美國哈佛大學研究員楊建利博士認為中國的變革必須從網絡走到地上,踏踏實實開展公民力量運動,中國變革是否成功取決於公民意識的覺醒,公民到要以獨立的人格介入社會政治生活,這才是根本。

廣告

一個多月來,中國政府對茉莉花革命的強力打壓程度,遠高於劉曉波獲諾貝爾和平獎時期,楊建利判斷共產黨是下了決心要用強硬手段把茉莉花革命鎮壓下去,他認為此刻不可浮躁和投機,以免國內的人作出無謂的犧牲。

在楊建利看來,六四之後,共產黨花了20年時間建立起龐大的維穩體系,以應付統治合法性的危機,這種危機感時刻纏繞着共產黨的最高統治者。他說:“維穩體制就是要把人民當敵人來對付,這個體系的經費已經超過了中國的國防預算,中國政府把人民當作敵人,人民這個敵人給它造成的威脅,已經遠遠超過了任何外敵。”

中國政府一貫的維穩做法是,動用大批警力把抗議活動控制在最小的範圍內,最好將其消滅在萌芽中,使之無法形成全國性影響,但現在的網絡新工具使發動全國運動成為可能,楊建利認為這給共產黨造成了很大的恐慌:“這次茉莉花革命的意圖非常清楚,就是以前做不到的,這一次要做到。因為我可以把信息在一秒鐘內傳遍各地,且這個傳播呈指數增長,沒有一個人知道它會傳到多遠和傳達到多少人那裡,共產黨也不知道,於是它就很害怕,怕形成全國性的抗議活動,無法控制。”

有觀點認為高速發展的經濟可以使中國避免發生劇烈變革,楊建利對此並不認同,他舉例說台灣的民主變革就發生在經濟高速發展時期,人民普遍享受着經濟發展的成果,卻仍然爭取民主。還有一種說法是突尼斯的本阿里擔任總統長達23年,埃及穆巴拉克在位30年,利比亞的卡紮菲更是長達42年,中國共產黨雖是一黨專制,但領導人十年一換,情況迥然不同。楊建利反駁說:“這與一個家族在位幾乎沒有區別,只不過是把這個家族放大了而已。中國太大了,一個家族統治很困難,所以它是一個集團,這個集團長期在位。”

楊建利認為,中國的民憤已經累計到了爆發大規模抗議活動的臨界點,中國有近3億人處於每天1.25美元的貧困標準線之下,更何況中國的變革不是窮人的議題,而是全民議題,因為長期專制導致社會畸形,使每一個中國人都不愉快。目前變革之所以遲遲未到,是因為中國不惜代價的維穩體制。

而這種不惜代價的維穩體制正使中國社會走向惡性循環,因為維穩需要擴大政府掌控所有資源的權力,同時政府又不惜代價地謀求經濟高速發展,二者結合就加劇了對老百姓的剝奪,民怨和社會矛盾越累積,政府越擴大權力維穩,如此惡性循環以致崩盤。楊建利相信膨脹到一定程度,維穩體制里的人最終也會成為反對力量。

本次當今世界是由法國國際廣播電台特約記者潘衛製作,感謝收聽。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