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國

北大“思想偏激”學生成為重點防範對象

據《北京晚報》報道,從今年5月起, 北京大學將在全校推廣實施對“重點學生”進行學業會商的制度。所謂“重點學生”,包括了從經濟貧困到思想偏激等十類學生,校方將對這十類學生進行排查。此舉在輿論引起強烈反響。

中國最高學府北京大學(網路圖片)
中國最高學府北京大學(網路圖片)
廣告

據該報介紹,從2010年11月起,北大在醫學部和元培學院開始試點學生學業會商制度,“重點學生”包括學業困難、思想偏激、心理脆弱、經濟貧困、學籍異動、生活獨立、網絡成癮、就業困難、罹患重大疾病、受到違紀處分等十類。預計5月份之後,會商制度將在北大全校推廣。

所謂會商制度,指的是相關院系先對這十類學生進行排查,發現後及時上報,並根據學生具體情況聯繫學校心理健康諮詢中心、就業指導中心、學生資助中心等部門進行幫扶。

其中,學生因經濟貧困、罹患疾病等原因從校方得到關注無可厚非,但“思想偏激”一項,則引起輿論強烈質疑。由於定性模糊,這一標準很容易與北大賴以驕傲的“兼容並包、思想自由”的傳統相衝突。

《北京晚報》引述北大學工部副部長的言論稱,“思想偏激”的具體例子是,“主要是因為有一些學生經常誇大學校工作的一些細微漏洞,‘比如動不動因為食堂飯菜漲兩毛錢就批評學校’”。

這一會商制度的具體成效尚待觀察,據稱,對於是否有因為思想偏激被“會商”的學生,北大學工部沒有予以證實。但是這一制度已經引起了輿論的廣泛關注與質疑。

《北京晚報》承認,多數學生認為不應將“思想偏激學生”納入會商範圍。有些學生表示擔心,會商“思想偏激”的學生很容易讓人產生“校方禁錮北大學生思想”的理解。更有網絡輿論激烈地表示,北大將成為收羅全國頂尖考生再改造成溫順綿羊的生產基地,所謂以“兼容並包、思想自由”聞名的北大精神不過將成為被閹割後的一塊遮羞布。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