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國

商務部內部違規建房每平米市值4萬僅售6900元

大陸商業媒體《21世紀經濟報道》3月26日發文揭露,在房價居高不下的北京,中央某部委在寸土寸金的二環附近蓋有內部福利分房,內部價格僅為市面估值的六分之一。

廣告

儘管《21世紀經濟報道》在文中並未點名,僅以“**部”代稱,但更早曝光的源頭,則是網上流傳的《2011年商務部公務員最牛分房方案》,後文中稱,這棟被當地房屋中介估值達4萬元/平米左右的樓院,僅以6900元/平米的內部價分配給了商務部的公務員。按照每套90平米計算,一套房比相同地段的市場價約低出200萬。

網絡同時流傳一份“關於印發《商務部和平里職工住宅內部銷售辦法》和《商務部和平里職工住宅內部銷售辦法實施細則》的通知”,可以在清晰影印件上看到單位名稱、售房價格等相關內容。

據《21世紀經濟報道》文章描述,被曝光的樓院位於北京市朝陽區和平街14區10號院。這棟6層灰白色樓院配有電梯,樓前樓後均有長40米寬5米的空地預留作車位,四周還有鐵柵欄圍護。該樓院相鄰地壇和雍和宮,在寸土寸金的北京堪稱黃金地段。

據調查,10號院於2008年開工建設、2010年落成。整個項目建築面積為5455.9平方米,工程投資預算是1600萬元左右,建設成本摺合每平方米2933元,即便是在2008年的建築市場,其成本也算比較高的了。

文章稱,不僅如此,該地段一直是各大部委職工住宅密集地區,除商務部之外,人保部、財政部、煤炭部、林業部等部委也在此有職工分房。分房形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由部委機關服務局或國管局收購開發商的房子,然後按照低於市場價格很多的標準(一般為5000-6000元/平米)銷售給公務員;二是由部委自籌資金,在畫撥的土地上建設職工住宅。10號院即屬於第二種分房形式。

在商務部文件中,該項目被稱為“經濟適用房”,但依照北京市經濟適用房管理辦法,申請人家庭收入須不高於4萬元,且須經過公示、搖號等程序。但在10號院項目上,這些程序都被規避,反有知情人透露,能夠分到房的必須是處級以上幹部。

據行業內人士透露,政府機關每年都有經濟適用房的指標,但在從拿土地到房屋建設的程序上,政府直接出面投建會遭遇制度阻礙。因此,相關單位便採取結合當年經濟適用房指標的方式來建房自售,然後按照經濟適用房的價格,銷售給員工,再去申報經濟適用房指標,這樣就合法化了。

另有研究者認為,這種政府部門內部低價售房的情況從1998年以來已經持續很久了。中央機關享受着單位自建房的權利,利用國有土地走經濟適用房的路線,這是一個巨大的不公平,是權力腐敗。

該報道已經在網絡上遭到部分封殺,新浪和網易等門戶網站新聞中心的相關消息被刪除,但在各個論壇上仍然有大量轉帖廣為流傳。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