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上海視窗

三一重工百萬公關費醜聞映射中國商業生態

發表時間:

這已經不是網絡上第一次出現企業的“公關費”名單了,但上市公司“三一重工”的公關費事件仍然讓網友們震驚。4月19日11點,一個“行賄改變世界”的ID在百度貼吧等論壇,在簡單說明來由之後,將據稱是三一重工及其新疆分公司以“業務費”和“春節公關費”為名義涉嫌行賄600萬元的內部文件上傳至網絡。

廣告

此人說,“今天我要告訴大家一個真相,行賄改變世界,先送錢,後做事”。

三一重工是國內最大的民營工程機械製造商之一,她與中聯重科一道,是這一行業內本土企業的代表。在幾年前的卡特彼勒收購徐工的爭論中,三一重工總裁向文波以民族工業的旗手的姿態站出來反對,成為大眾媒體關注的明星企業。

這些資料讓明星企業陷入了尷尬,在一個法治國家中,更是一場顯然的法律危機中。

此人上傳的19張文件主要分兩部分,兩張“公關”費用單子,從名字,職務到金額,文件編號、用印、複核、簽名清晰可見,不似作偽。兩份預算合計數額近600萬。

當天晚間,在神秘力量的推動下,這個網友在各大論壇的原帖已被刪除,但通過微薄、QQ群等渠道,這些圖片還是傳遍 整個中文網絡。

這批文件公布後的第二天(20日),三一重工的二把手,總裁向文波在微博上稱:“網上公布的春季公關費用為初審表,實際執行費用在100萬元左右,對於一家年銷售額400多億元的上市公司而言過於小氣,獻醜了,對不起客戶。”

向文波這些話,被外界解讀為,他試圖將此事淡化,縮小,但也從側面證實了這些文件的真實性。也許是這個原因,向文波在20日下午14點左右刪除了上述微博,並表示已經報警,不會再發表任何意見。

這些材料中,關於三一重工的新疆分公司與新疆當地的大公司尤其是“天山股份”的往來尤為詳盡。

例如,2010年4月,三一重工中標天山股份屯河水泥有限公司採購成套設備,在一份署名為“黎增利”《關於核銷天山股份屯河水泥業務費的報告》中稱:“招投標過程中承蒙公司領導同意並親自送達贈送業務費15萬元,公司領導承諾該筆費用由總公司承擔”。

在另一份2010年7月30日以三一重工新疆分公司落款的文件中,則詳細描述了這筆“業務費”:“天山股份下屬屯河水泥已採購2000多萬元成套設備,謝總讓肖燦先生直接送天山股份總工程師15萬元,另10萬元由分公司送達”,其中“屯河水泥總經理5萬元、屯河水泥攪拌站總經理5萬元”。

2010年7月7日,一位名為向孟斌的三一重工新疆分公司員工《關於申請天山神州業務費的緊急報告》中稱,天山神州南疆事業部2010至2011年要在庫車、阿克蘇、喀什建三座站,其中總採購量在7000到8000萬左右,“現與競爭對手競爭非常激烈!”。

7月15日,向孟斌再次向三一重工申請經濟撥付庫爾勒天山神州公司客服費,向孟斌稱在“投標之前承諾客戶副總、設備部長、財務部長三人共計15萬元客服費”,而因“分公司擔心此單這期間出現變故,特向公司緊急申請撥付15萬元客服費”。

在2010年7月30日的另外一份三一重工新疆分公司的清單中,共有3筆與新疆的上市公司天山股份的業務費用,共計70萬元。

在一筆30萬元的業務費中列出了詳細清單,其中,天山股份總工程師10萬、天山股份東疆事業部總經理4萬,天山股份招標辦主任1萬,天山股份下屬天山築友董事長10萬元,天山股份下屬天山築友總經理5萬。

種種細節,歷歷可數,但有趣的是,天山股份的董事會新疆當地的證券監管機構和檢察院反貪局等部門迄今對此保持沉默。

這位網友公開的另一些材料中,則披露了三一重工在2011年中字頭及水泥行業客戶春節公關費的明細。牽涉到鐵道部等中央部委官員官員、28省的中字頭企業、90餘家水泥企業和多家上市公司高官,共318家,470人。

僅2011年春節的年節公關,三一重工各地分公司的經理申報公關需求金額,累計為1385.5萬元,三一總部經過評估初審,撥付金額為502萬元,其中,中字頭客戶為386萬元,水泥企業客戶為116萬元。

以湖北省為例,列表中,包括中國第六化學建設有限公司總經理、中交二航局、中國一冶、中國葛洲壩集團、葛洲壩一公司、葛洲壩五公司等高層人士。其中,葛洲壩集團機電部長潘家根、葛洲壩五公司書記冷向陽獲6萬元過節費。

央企集中的北京地區,需要春節公關的客戶則多達47家,76人,為此,申報達223.5萬元,包括了中建海外、中水集團、中國鐵路建築總公司、中鐵六局、中鐵建設集團、中鐵工總均在其中。

最有意思的是,除了諸多財大氣粗的央企外,鐵道部的官員也在過節費的發放名單中。例如,鐵道部辦公廳牛豐處長“過節費”數額為1萬元,鐵道部工管中心局長黃弟福為1萬元,鐵道部京滬公司總經理李志義也為1萬元。

根據這些文件,這些公關款項的簽字批准人為梁在中,此人是三一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三一集團有限公司財務總監。他的另一個身份是是三一集團董事長、創辦人梁穩根之子。

三一重工的行賄門事件的報道,在強力公關下,在互聯網上已經難覓蹤影,以多起類似事件的經驗一樣,在三一的努力下,此事也很快將被大眾所遺忘,退出公眾視野。至於相關的執法機關,三一自然有辦法讓他們遺忘。

不過,論者以為,“梁穩根、梁在中、向文波,他們難道不想像《讓子彈飛》里的張麻子一樣,站着還把錢給賺了?他們難道是心甘情願的,冒着違法犯罪的風險去行賄?。”

如果中國某位政客所呼籲的,要求商人流淌“道德的血液”,似乎有些迂闊難行,此事折射出的,是中國商業環境的金錢開道的惡質文化。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