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輿論看中國

中國經濟何時停擺?

發表時間:

本次節目中,我們給大家介紹一篇有關中國經濟的文章。文章的作者是著名經濟學家羅比尼(Nouriel Roubini),此文題為《可以預期的中國經濟停頓》,本月14日發表於法國《瑪麗亞娜》周刊網站。作者認為,中國政府領導人及中國的經濟學家們,現在紛紛忙碌於避免中國經濟增長放緩,但實際上,中國經濟的問題遠遠不是經濟增長放緩的問題,而是中國經濟在可預見的將來會突然停擺。 

廣告

作者表示,他最近兩次去中國,在中國的考察印證了他關於中國經濟的觀察。在他看來,中國經濟增長直到現在為止,均是由大量出口與超低的人民幣彙率推動的。這兩個因素導致中國人儲蓄持續增長,國內消費不足以及政府一再擴大投資規模。2008年、2009年,當中國出口大幅下跌時,中國仍然繼續擴大固定投資。固定投資從佔國內生產總值的百分之四十二上升到百分之四十七。但是,問題是,到了固定投資有一天不可能繼續擴大之時,經濟就會出現停擺現象。

中國投資過剩已十分明顯

羅比尼指出,確實,中國通過擴大固定投資,於2009年避免了日本、德國以及其他新興國家所遭遇的經濟衰退。2010到2011年,中國固定投資佔國內產值的比例已幾近百分之五十。

不過,作者指出,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將半數產值投入再生產而不出現問題。中國現在投資過剩已十分明顯。大量的機場營運不足,高鐵載客嚴重不足,高速公路空空蕩蕩,等等。中國要避免經濟增長停滯,除了提高人民幣幣值外,有效的辦法是提高工資,調整稅率,對企業徵稅。但是,這一點看來中國難以做到。一般認為,中國儲蓄率高的原因是普通人缺乏安全感,社會保障制度不健全等等,但是,羅比尼認為這一傳統解釋無法解釋中國情況。因為中國儲蓄率並不比香港、台灣、新加坡更高。那麼,為什麼中國人消費意願如此低迷呢?作者表示,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國人的收入占國民產值中的比例過低。

長期以來,中國政府實行的經濟政策導致財富由工薪者手中向國有企業大量轉移。低下的人民幣比值使得消費者購買力不足,保護了進口企業,也使得企業出口盈利大增。,而工薪階層由於缺乏權利則使得一方面財富轉移不受監督,也使得工人工資漲幅遠低於生產率的增長。

換屆之後誰來負賬單?

羅比尼表示,對於中國來說,要提高消費者的購買力,必須第一,快速調升人民幣幣比值,第二,提高工資,第三,減少干預銀行利率。但是這些措施仍然不夠,更為重要的是對國有企業徵稅,只有如此才能將已經從工薪階層手中攫取財富的失衡狀況糾正過來。
不過,這位經濟學家對中國能夠實施上述措施不具信心。他認為,向企業徵稅,不僅會受到擁有強大政治權力的利益集團的阻擋,同時,也可能會使一些企業破產。因而,中國政府不會實行不利於企業的政策,仍然會以高投資維持高增長。但是,這種高投資必然會達到頂點,盛極而衰,那時中國經濟就會突然停擺,而停擺的時間段應該就在2012年到2013年之間。
羅比尼表示,中國換屆前的現領導人應該還可以維持下去,但是過後的賬單將會十分沉重。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