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要聞解說

抗衡中國 日本將強化與美韓關係

發表時間:

隨着災後日本的國防與外交逐步步入正軌,日本開始着手改善日美同盟關係,展開強化聯合美、韓抗衡中國的外交路線。日本防衛大臣北澤俊美周末在接受美國《華爾街日報》專訪時明確表示,日本必須加強和美國及韓國的軍事關係,以抗衡中國不斷成長的強大軍力。

要聞解說
要聞解說 RFI
廣告

 

北澤俊美星期六(4月23日)在東京的美軍橫田基地觀摩美國海軍陸戰隊防核部隊與日本自衛隊的聯合訓練時,表示希望強化美日軍事同盟,並“尤其關注”中國海軍力量的提升。

我們知道,美日關係近年因為沖繩普天間基地的搬遷問題而陷入低谷,但在3月東日本大地震發生後,美方在救災以至於處理福島核電站事故等方面提供了有力的支援,贏得了日本的敬佩。北澤俊美接受美國媒體訪問時也對日本3月11日遭強震與海嘯重創後,美軍提供協助表示了特別的感謝。

不過,日本將鞏固與美國關係列為優先要務並非始於地震之後。現任首相棺直人上任後,就一改前任首相的外交政策,着手修復日、美關係。

擔任防衛大臣的北澤隸屬日本中間偏左的民主黨,而該黨的前首相鳩山由紀夫就主張,在日美關係上,日本不應對美國一味地順從。而從北澤的上述談話中不難看出,執政的民主黨態度出現變化。儘管美軍在沖繩的爭議性軍事基地仍是能夠引發日、美這兩個安全盟國之間摩擦的引爆點,但由於日本更擔心日益壯大的中國海軍力量,特別是2010年經濟總量被中國超過後,日本只能暫時擱置與美國的爭議,以抗衡日益強大的中國。

不過,中國媒體日前刊出一篇評論,認為,2010年經濟總量被中國超過後,日本經濟更依賴中國,所以反而應同中國加深合作;日本的安全保障仍依靠美國,對中國加強防範,這種扭曲的對華政策,會造成日本外交搖擺不定。

據中國有關專家指出,去年日本經濟強勁復蘇,全年GDP增長達到3.9%,創下其統計標準修改後的最高值。其中,外需是其復蘇的最主要動力之一,而中國是日本最大的貿易夥伴和最大出口對象國,日本經濟對中國經濟的依存度越來越大。

據測算,2004年以來,對華出口對日本經濟的貢獻率平均高達30%左右。而日本對華投資絕大多數為優良資產,撤資可能性很小。而由於日本災後重建需要大量的投資,投資機會增多,中國企業的對日投資及併購等機遇也會相應增多。

所以,儘管中國的經濟總量超過了日本,但據中國有關人士分析認為,中國與保持了GDP世界第二42年之久的日本相比,還要經受41年的考驗。在海洋經濟、現有艦艇的高科技含量以及航母製造能力方面,中國也遠比不上日本。所以,中國方面認為,中國經濟上的強大,並不會對日本造成威脅。

 
我們知道,中日關係因去年9月中日漁船相撞事件而一度陷入低谷。而由於日本地震,原計畫今年初由日本外相訪華,為首相棺直人上半年訪華鋪路等一系列日中互訪日程受到影響。

另外,在日本地震救災關鍵時刻,日本又有7家出版社在書中將釣魚台列嶼表述為日本固有領土。日本此舉,另中國方面認為是又一次嚴重損害與鄰國的關係。有望打破的中日外交困局又重回谷底。

日本加強和美國及韓國的軍事關係,以抗衡中國不斷成長的強大軍力,中國如何應對,值得關注。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