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當今世界

易富賢分析中國計畫生育利益集團的形成過程

發表時間:

研究中國計畫生育問題的旅美華人學者易富賢,近年來一直試圖提醒中國政府,中國社會正面臨嚴重的人口危機,中國必須廢止實行了30年的強制一胎化的計畫生育政策,但呼籲多年之後,北京依然我行我素,他發現中國政府完全被利益集團左右了。

廣告

 

易富賢最近從洛克菲勒人口理事會副會長保羅(Paul Demeny)的文章中得到這一啟示,保羅說人口地理學因素令發達國家在發展中國家推行計畫生育,聲稱是為了可持續發展,儘管時間推移會使這一理由站不住腳,但由於形成了利益集團,各國會主動把計畫生育政策執行下去。

易富賢認為洛克菲勒基金會和美國政府在1970年代一起精心策畫了發展中國家的計畫生育浪潮。他說:“1974年,在洛克菲勒三世推動下,基辛格指導起草了一份長篇絕密報告,指發達國家越來越依賴發展中國家的自然資源,如果發展中國家人口增長過快,會影響發達國家對他們自然資源的利用。他們要掀起人口爆炸的輿論,讓發展中國家主動實行計畫生育。”

易富賢指出在基辛格的報告出台後不久,中國導彈控制專家宋健訪問歐洲,得到了一些人口控制資料,回國後就專心研究人口控制,並成為中國計畫生育政策的“總設計師”之一。宋健後來官拜中國國務委員和國家科委主任。

1979年改革開放時,中國的外彙儲備只有1.4億美元,這一年聯合國人口基金與中國簽署協議,資助中國5000萬美元,用以建立中國的人口學和計畫生育組織,並進行首次全國人口普查。在這期間,一位叫段紀憲的學者把中國人口學會籌備組的五位教授請到夏威夷,到他供職的美國東西方人口中心培訓,這些人後來成為中國人口學的權威,而東西方中心的創辦人正是洛克菲勒人口理事會的副會長保羅。

儘管早在1945年的雅爾塔會議期間,斯大林就曾要求英美幫助解決中國人口過多這一問題,但起關鍵作用的還是洛克菲勒基金會,它在1953年成立人口理事會,推動聯合國在1969年成立人口基金,目標就是控制發展中國家人口。1981年,中國人口學會在洛克菲勒基金會的鼎力支持下成立,其控制理論和思維方式都來自洛克菲勒,易富賢認為中國計畫生育政策等於就是洛克菲勒基金會屬下的一個項目,他們對其每一階段都心中有數。

30年來,聯合國人口基金會資助兩億多美元,為中國培養了大批計畫生育學者。中國30年投入的計畫生育經費達3000億,從中央到鄉鎮設有各級計畫生育機構,擁有50萬名計生幹部,形成了一個龐大的計畫生育利益集團。

易富賢斷定中國人口學本身就是一門偽科學,計畫生育在理論已經破產。因為宋健在70年代末曾預測中國人口將達到40億,後來又修正為16億,2006年的《人口發展戰略報告》調整為15億。即使照這個預計,中國每年應增人口1200萬,可實際只有600多萬。他們還預測,中國在2020年後才會出現老齡化問題,實際上老齡化問題早在1999年就出現了。男女比率現在已經是120比100,光棍問題將凸顯。當時預測計畫生育不會導致勞動力短缺,現在出現兵源不足,國防都受到威脅。

美國的策略並非在所有國家都靈驗,基辛格的報告曝光後,巴西伊朗和韓國等國立即終止了計畫生育政策,但中國政府卻依然故我。易富賢分析這是因為中國政府擔心改變政策會影響政府誠信,而這一切都在洛克菲勒基金會的掌控之中,他們早已預測到中國政府會因為政策延續性問題,繼續強制計畫生育。

易富賢說:“這就像是洛克菲勒基金打了一槍,之後就把槍放進口袋裡了,但是子彈還在飛。”

本期《當今世界》是由法國國際廣播電台特約記者潘衛製作,感謝收聽。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