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要聞解說

矛盾機遇並存的中澳關係

發表時間:

澳大利亞總理吉拉德將從今天星期一起對中國進行為期三天的訪問,這是她就任總理來,首次對中國的訪問,此前她已經訪問了日本和韓國。作為一個同處太平洋的大國,澳大利亞對亞洲國家,特別是中國的經濟和軍事崛起,自然都相當關注。吉拉德總理試圖把這次訪華的重點放在經貿領域,帶去了陣容最為強大的經貿代表團。而對近期包括艾未未在內的幾十名中國維權人士被扣押,澳大利亞總理是否、如何在此次訪華期間作出某種形式的表態,也令人關注。

要聞解說
要聞解說 RFI
廣告

矛盾機遇並存,是中澳關係的特色之一,近十幾年來,中國和澳大利亞的關係發展迅速,中國已成為澳大利亞第一大貿易夥伴、最大的海外留學生來源地和增長最快的海外遊客市場。中澳兩國2009-2010年的貿易額高達857億美元。但澳中關係仍然面臨不少矛盾和挑戰,從2008年陸克文出席了北京奧運會之外,三年來澳大利亞總理都沒有訪華,最近兩年來,兩國關係曾經因力拓公司事件而受到影響,兩國政治、社會制度所體現的不同價值觀,是澳大利亞總理首次訪華比較棘手的方面。

今年4月初,中國政協主席賈慶林曾經對澳大利亞進行訪問,正值中國發生了藝術家艾未未等維權人士被當局拘捕的事件,當時,澳大利亞政府譴責中國任意拘禁表達不同政見的活動人士,但態度頗為謹慎。澳大利亞外交部發言人說,澳大利亞駐華外交官員將儘快會見中國官員,敦促中國當局釋放政治異見人士。澳大利亞總理吉拉德訪華前夕,《澳大利亞人報》刊登最新民調顯示:58%的受訪者認為,澳大利亞沒有在人權問題上向中國施加足夠的壓力。說明澳大利亞人仍然關心中國的人權狀況。

同一民調還顯示:雖然四分之三的澳大利亞人認為中國的崛起對澳洲是好事,但百分之四十四的澳大利亞人認為,中國在未來20年將對澳大利亞構成軍事威脅。這些人當中,87%的人說,如果中國將與美國發生衝突,澳大利亞則被捲入其中。

吉拉德這次對亞洲三國的訪問順序是日本、韓國和中國。有澳大利亞媒體評論認為這一順序是正確的。因為在近幾年“中國熱”背景下,澳大利亞政府忽視了往日的盟友日本和韓國,吉拉德此行很好地平衡了澳東亞外交。如果說訪問順序不說明什麼問題的話,從吉拉德總理對日本、韓國訪問的內容來看,她在訪問中表示將同日韓發展軍事合作關係,並強調美國在東亞地區的重要性。着力宣揚民族主義的中國官方媒體《環球時報》4月25日文章對此評論說:“這被解讀為澳大利亞拉攏日韓、遏制中國的信號。” 因為中國一直擔心,以美國為核心的澳日韓三邊關係變成“亞洲版的北約”。

中國軍費連年增長讓周邊的日本和韓國都感到“不安”,對中國“擴張”非常擔心,澳大利亞也是如此。吉拉德總理在之前訪問美國時,就請求美國總統奧巴馬“將注意力轉向亞太地區”,在這一地區部署更多的軍事力量。這次吉拉德總理訪日同日本首相會談時,又一次呼籲美國提升在亞太地區的政治參與,因為 “亞太地區的穩定和安全取決於美國的角色,美國可促使形成“合作和和平的正確地區格局”。吉拉德總理24日訪問韓國時,還對對朝鮮局勢感到“擔憂”,並稱將在對中國訪問時提朝鮮問題,“告訴中國,朝鮮半島的不穩定不符合中國利益。”

吉拉德總理試圖把這次訪華的重點放在經貿領域,中國市場的需求已經成為了澳大利亞經濟增長的最大的推動的因素。目前澳中關係已經從2009年力拓間諜案的低谷當中有所恢復。這一次隨吉拉德訪華的包括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銀行集團,還有必和必拓以及力拓的高管。從華陣容上看,這是澳大利亞史上最大規模的訪華商務團。有澳大利亞媒體認為,澳大利亞政府過去忽視了和中國的關係,現在急需補課。但也有相當一部分澳大利亞人認為當局允許過多來自中國的投資。

中國對能源和原料有大量需求,中國公司通過不同方式收購澳大利亞的礦業、石油業公司的消息不斷傳出:比如今年4月,中國五礦集團以65億美元的價格競標收購澳大利亞與加拿大的合資銅礦Equinox。中國的眼光是放在Equinox在贊比亞和沙特阿拉伯的礦業開發。這是中國礦產公司主動競標的數額最高的項目,顯示了中國在此領域中的野心。

中國石油集團上周一也發布報告稱, 該公司聯合殼牌公司成功收購澳大利亞箭牌公司股權, 從而進入了海外煤層氣勘探開發領域。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