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當今世界

後李莊案時代: 中國律師的激昂與反思

發表時間:

4月22日重慶市江北區檢察院在“李莊漏罪案”審理過程中突然撤訴,彷彿同時也撤去了中國律師頭上高懸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儘管陰影仍然隱約可見,但律師們的輕鬆與歡欣溢於言表。在一片鼓舞人心的氣氛中,也有律師呼籲儘快重塑這一行業的形象。

廣告

在4月24日中國人民大學舉辦的“律師與司法體制改革”論壇上,儘管大多數與會者仍然憂心中國法治的進程,並提出不少批評,但李莊案檢方撤訴帶來的鼓舞效應是顯而易見的,著名律師陳有西和法學教授賀衛方對司法體制改革滯後的抨擊,博得了聽眾的陣陣喝彩。相比之下,少數律師對重塑行業形象的提醒,似乎被洋溢的興奮之情籠罩得不那麼醒目。

在論壇發言中,一位自稱“熱血沸騰”的八零後年輕律師以激昂的聲調興奮地表示,李莊案撤訴不僅僅是律師的勝利,也不是法院檢察院的失敗,而是中國法治的勝利。面對反對改革的力量,律師應當發出自己的聲音。

然而,以拆遷案件業務知名的資深北京律師王才亮表達了他的擔心。在他看來,整個律師行業最近幾天都處於極度激動之中,這當然無可厚非,但是當整個行業的命運都和李莊困在一起的時候,就需要冷靜地反思一下得失之處。

王才亮律師提醒人們注意,一部分民眾因自己的房子被黑社會採取手段強拆的時候無處伸冤,所以傾向於完全支持重慶打黑。而當律師自認為勝利的時候,有可能失去部分民眾的支持,從而失去更廣泛的服務市場。中國律師需要儘快重塑社會形象,以公平正義為底線展開業務活動,不能沉醉於暫時的勝利,不能簡單地把針對律師的批評聲音視為“五毛”,而繼續被社會視為“黑律師”。

王才亮律師的觀點此前曾經在律師界引起很多批評。隨後點評的賀衛方教授笑稱,這種自我反省的態度需要有很強的抗打擊能力,才能承受這麼多的批評。但賀衛方認為,律師要得到社會理解,並不需要表明自己在道德上完美無缺,相反,律師必須承認自己是有私利的,不需要諱言自己的利益所在,因此全世界包括西方國家民眾都對律師沒什麼好印象,但律師必須恪守職業倫理,保證法律服務的質量。

為什麼律師職業特別重要?賀衛方指出三個方面,一是它是市民社會中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二是律師能夠分割司法權,也在塑造着一個國家的司法模式;三是律師同時也改造着一個國家的政治生態。可以說,軍隊的政治地位,越高的國家越野蠻,越低的國家越文明;相反,律師在政治生活中的位置,越高的國家越文明,越低的國家越野蠻。律師對整個民族的文明有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律師不應被動地迎合民意,而要主動地塑造民意。

賀衛方並不掩飾自己在李莊案撤訴後的喜悅心情,甚至用重慶方言笑稱“老子好開心噢”。但他同時也表達了自己對事態後續發展的擔心,期望重慶方面能夠“見好就收”,而不要“執迷不悟”。

北京市律師協會會長張學兵則明確承認,近年來刑事辯護律師的執業環境不容樂觀。他提醒在座律師,畢竟現實情況是在社會主義中國執業,離不開現有的政治架構,這就需要律師有高超的職業技巧和良好的平衡意識。在目前的政治環境下,如何更好地對抗、平衡、制約公權力,是一個迄今沒有得到解決的、具有挑戰性的問題。

張學兵提醒說,律師天然地傾向於強調自身權利不可侵犯,但是要維持良好的社會評價,只能寄希望於律師自己。此前有相關調查研究發現,在“律師自身”、“未聘請過律師的一般公眾”和“聘請過律師的客戶公眾”三者中,相比較而言對律師職業的評價指數越來越低,律師自我評價最高,而客戶評價最低,這給律師職業提出了反思的嚴肅要求,要“心懷憂國之情”,但同時要“盡好本分之責”。

在社會主義中國,律師一直是個身份尷尬的職業。1950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司法部發出《關於取締黑律師及訟棍的通知》,7年後反右運動興起,律師制度遭到徹底取締,許多律師被打成右派。直到1979年,律師制度才恢復重建。

而今天,儘管官方宣布“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基本建成”,但近年來律師的生存境遇非但沒有改善,反而每況愈下,李莊案成為這種惡化趨勢的標誌性事件。除此之外,高智晟、滕彪等著名維權律師仍然處於失蹤狀態。李莊案的戲劇性轉折,暫時撤去了中國律師頭上高懸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然而激昂過後,中國律師如何在嚴苛的政治環境中恢復元氣,還需要時間的考驗。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