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輿論看中國

法國漢學家評《人民日報》與溫家寶

發表時間:

就在中國當局加緊打壓異議人士的同時,中國官方《人民日報》4月28日令人費解地刊登了一篇長篇評論文章,標題為《以包容心態對待“異質思維”》,文章呼籲以包容心來對待社會當中的“異質思維”,並且特別引用了法國哲 學家伏爾泰的名言:我不認同你說的話,但是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人民日報》這篇文章使多位中國觀察家們都大跌眼鏡,也引發了法國漢學家弗朗索瓦•丹茹的注意,丹茹本月一日在中國問題網站發表文章,標題是:人民日報、思想自由和溫家寶的信念。

廣告

文章評論說,就在《人民日報》發表上述奇文的同時,中國總理溫家寶也再度提出他自去年春天以來就念念不忘的政治改革議題,溫家寶在馬來西亞同中國使館官員的談話中,再度提到政治改革和司法獨立,溫家寶還增加了思想自由,這一新的概念,中國官方的《人民日報》也同樣刊登了溫家寶的上述講話。

丹茹就此評論說,《人民日報》刊登的有關包容異質思維的文章說明溫家寶總理有關政治改革的講話在中國國內並不是沒有任何反應,說明中國國內也有人認同溫家寶的觀點,儘管官方渠道的正式聲明至今寥寥無幾。

作者認為,溫家寶之所以不顧重重阻力鍥而不捨,堅持要在中國實行保障社會公平,推廣普世價值的改革,是因為如果中國政權繼續在沒有任何制衡力的方式下運作,中國就很可能發生重大的社會動蕩,從而可能動搖中國幾十年來的經濟發展成果。

事實上,目前預示中國可能發生重大社會危機的癥狀並不缺乏,作者舉例說,通貨膨脹居高不下, 居民消費停滯不前甚至出現下滑,銀行利率低於通脹率,地方行政財務危機、非法征地以及社會改革和教育改革的缺陷,都使中國總理溫家寶更加堅信中國實行政治改革的必要性。

此外中國官員的貪污腐敗成風更加彰顯了中國政權的體制缺陷,中共官員的貪污瀆職已經使中共最高層領導不寒而慄,作者特別舉例指出,中國前鐵道部長劉志軍被撤職就是一個鮮明的例證。三萬億美元的投資項目,換來的是草草了結的工程,穩定缺乏保障的橋樑,歪曲的鐵路軌道以及可能坍塌的隧道,更有甚者,該項目的部分投資資金還被一家離岸公司所挪用。

七年來,中國的高速鐵路修建計畫吞噬了中國將近百分之十的外彙儲備,此外,中國的其他行業例如鋼鐵行業也很可能存在同樣的貪污浪費的現象。

劉志軍被撤職以及高鐵建設計畫降溫的決定說明中共最高層已經意識到沒有任何權力限制的領導班子難於把守底線,也只能導致民眾的深惡痛絕。

作者評論說,中國的大型公共投資項目都是由中共高層的技術專家在高度保密的背景下做出的,而在具體落實的過程中卻往往被複雜的行政程序所淹沒,再加上又很難保證各級官員都誠實清廉,而在工地上,來自外地的民工的數量日益增加,這些在底薪條件下辛勤工作的民工越來越加大中國社會的危機壓力。

這就是中國總理溫家寶之所以要呼籲保障言論自由、設立分權制衡的原因,雖然中共高層沒有人站出來支持溫家寶,但是溫家寶的言論還是贏得部分輿論的支持,北京理工大學的胡星鬥教授認為《人民日報》的評論文章表達了中國國內政界以及學術界多位自由派傾向人士的觀點,在他們看來,中國目前已經進入關鍵的發展階段。
作者評論說,上述觀點實際上是對2012年即將接任的中國新一代領導班子提出的新的挑戰,雖然,溫家寶與胡錦濤這一代領導人成功地使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使中國一躍而成為世界強國,並且在全球金融危機的同時繼續維持着中國的經濟增長,但是,他們卻在改革中國經濟結構以及提高中國國內內需等領域步履維艱。

作者評論說,即將接任的習近平與李克強應該停止勞民傷財的大型公共建設工程,這些工程只不過是人為地維持中國的經濟增長,中國領導人應該提高工人的工資待遇,上調銀行利率,增加社會保險消費,加強教育以及技術創新。作者補充說,與此同時,中國領導人也必須遏制通貨膨脹,並且保持一定比例的經濟增長以免發生社會騷亂。

要成功地完成上述的走鋼絲練習,作者認為,毫無疑問,中共高層必須在政治上做到既團結又開放,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掃除阻擋政治改革的結構性障礙。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