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報紙摘要

台灣精英大量外流

發表時間:

三十年前的1981年5月10日和當選為總統的法國社會黨人密特朗佔據今天多家法國全國性報紙頭版頭條位置,與此同時,其他法國大報聚焦備受爭議的法國社會就業部長羅朗沃基艾茲所提出的就業團結補助金享受者每周義務勞動五個小時,而且應把補助金限制在法國最低工資的75%的方案。

廣告

密特朗當選為總統三十年後,左派應大膽設想

法國權威報紙世界報刊登前總統密特朗鮮為人知的禁忌照片,其中包括密特朗情婦安娜班若和他們的女兒瑪紮琳母女三十年前的照片,1942年密特朗與貝當元帥握手的照片以及行將就木的密特朗躺在病榻上等四幅照片。世界報強調密特朗在當選為總統三十年之後的今天變成左派的圖標;法國左派報紙解放報認為,密特朗三十年後,左派應該大膽設想;法共人道報着重回顧1981年五月十日的教訓;十字架報發表一項民調結果顯示法國選民不再相信發生根本的變革,但是依賴主張變化的政策,十字架報提出一個疑問道,難道政治還讓人充滿幻想嗎?

人民幣出征全世界

在華盛頓舉行的第三次美中戰略與經濟對話進入第二天,法國經濟報紙回聲報和費加羅經濟副刊都圍繞人民幣撰文。

回聲報常駐北京記者格雷茲庸認為,中國貨幣  人民幣限定在中國邊境內的時代已經結束,人民幣開始國際化進程,這是一個不可阻擋的運動,但是這一運動將使北京染指對其經濟產生後果的循環之中,回聲報文章圍繞人民幣征服全世界展開。

費加羅常駐北京記者拉格蘭日的文章指出,一年以來,人民幣升值5%,人民幣升值已經成為中國控制通貨膨脹的良丹妙藥,每當與美國會晤或是在世界二十強召開峰會前夕,人民幣升值已經成為北京的習慣,有分析家認為,人民幣仍會繼續升值,但是不會加快升值的速度,要按照中國領導人所確定的速度升值,從長遠看,在提高消費和打擊通貨膨脹之間,特別是通貨膨脹超過5%之際,中國領導人必須作出裁決。

馬英九重視精英外流問題

費加羅特派台北記者羅蒂耶的文章就台灣面對精英大量向中國大陸,香港和新加坡外流撰文。

費加羅同仁寫道;台灣總統馬英九本人把台灣精英外流提到台灣“國家安全”的高度予以重視。舉例說明,台北四月份舉辦的一次電子產品展銷會上,新加坡三大半導體集團從組織者眼皮底下招聘到兩百個台灣的專業人才。費加羅文章說,台灣經濟開發計畫委員會就精英外流完成一項調查,但沒有透露相關的具體數字,但是如今在台灣一個工程師的月薪在八萬五千新台幣左右,約合兩千兩百多歐元,在北京或新加坡的同類薪水很容易高出兩三百歐元。醫生或醫務人員甚至某些高水平的大學老師也是一樣,工資有時是台灣的三倍,儘管這種差距並不常見,但卻是台灣目前所遇到的必須在國外,像在美國和日本招聘退休人員的原因。

費加羅文章接着寫道,台灣政府許諾利用公共企業的盈利從七月一日開給公務員提高工資百分之三,而這僅僅是滄海之一粟。就連台灣強大的工業科技研究院也無法逃過精英外流的命運,近幾年以來,中國大陸創辦了38個競爭力極強的研究基地。

費加羅文章引述台灣經濟開發計畫委員會負責人的話說,阻止人才外流是不合法的,目前台灣只有用金錢之外的生活質量和真正的自由來吸引國外的人才前往台灣。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