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上海視窗

湖南隆回計生官員販賣超生兒童引震撼

發表時間:

多年來,湖南省隆回縣近20名嬰兒被計畫生育部門抱走,送入邵陽福利院,統一改姓“邵”(當地屬湖南邵陽市轄區),他們被抱走的原因,是收取“社會撫養費”,也就是超生罰款。2002年至2005年間,以計生部門強行抱走嬰幼兒的行為,在隆回縣高平鎮達到高潮。

廣告

多年後,部分家長仍鍥而不捨地尋親,許多事件浮出水面。他們發現,很多幼兒,已經被福利院轉賣,有些後來找到下落,有些已身在海外。

這些被改名“邵”的“孤兒”,被來自美國、荷蘭的家庭收養。這些收養家庭被告知,他們都是孤兒,福利院和計生部門,每名收取3000美元不等。

楊理兵和曹志美夫婦是在一個網友那裡看到了女兒楊玲在美國的照片。照片里的女孩身着旗袍,笑得甜美可愛。他的妻子曹志美當場崩潰,痛哭不止。

將女兒從母親身邊奪走的是隆回縣計生辦,其實,楊玲實際上是楊理兵的第一個孩子,也是當時惟一的孩子,只因跟爺爺奶奶生活而被“誤超生”。

之後,曹志美和楊理兵老吵架,鬧着要丈夫把女兒領回來。可楊理兵只是隆回山裡的農民,無力也無法去設想如何去遙遠的美國將女兒要回來。2009年底,曹志美不辭而別。

現在,楊玲的父親楊理兵仍然希望能從美國找回他的女兒,但現實是,即便是他更有文化或者更有錢,他也很難實現領回楊玲的願望。

因為按照美國的法律,只要手續齊全,領養者就是孩子的監護人,其他人  即使親生父母也無權帶走孩子。

這是本期《新世紀周刊》封面《“邵氏‘棄兒’”》的一段。雖然類似的故事早有傳聞,而前年《南方都市報》曾報道過發生在貴州的類似故事,但這一封面仍然震撼了整個中國民間輿論。

評論人“十年看柴”評論此事是說,“若公權無制約,則罪惡無底線。”

在他看來,地方政府假“國策”之名推行計畫生育,幾乎可說集中了公權力作惡的一切的手段,創造了公權力作惡所有的記錄。以幾十年計畫生育政策在中國的推行做切入點,最能準確地考察中國普通人真實的權利狀態。

早年,各地推行計畫生育手段嚴酷,他回憶說,在他湖南老家,從強制墮胎、牽牛扒房、株連親屬,等等屢見不鮮,不要說觸犯計畫生育這一“國策”的農民,其財產和尊嚴得不到保障,即使最基本的生命權,在執政者眼裡,也是草芥一樣,若擋其路亦可鋤之。

其實,這一現象全國皆然。本台就曾報道過浙江海寧一家醫院醫生將剛生下的女嬰,因計生官員趕到,稱女嬰沒有“准生證”,遂拒絕清理呼吸道,導致窒息死亡的案例。

在“十年看柴”看來,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這一狀況有所變化。計畫生育政策在推行中有了越來越大的“彈性”,計生政策異化為地方官府除賣地外另一條重要的斂財渠道,異化成了一門生意。

因為取得了“國策”“壓倒一切”之類的尚方寶劍,則地方官府敢公然違背道德和法治的底線,人擋殺人,佛擋殺佛,依然“政治上正確”。而 因為事涉“計畫生育國策”和“穩定壓倒一切”,媒體監督起來就特別艱難。

“十年砍柴”說,“有了這樣的尚方寶劍和保護傘,食髓知味的地方官府和官員,一次次突破底線,干出讓人瞠目結舌的罪惡是必然的,這是不受制約的公權力的必然邏輯。”

《新世紀周刊》該報道的記者龐皎明此前供職於《南方都市報》,在這組報道的記者手記中他回憶,這個線索在他手中輾轉了四年,先後有多家媒體關注,現在才得見天日。

報道刊發幾天來,在國內各大新聞網站上,這篇報道的轉載鏈接基本都被刪除。前往邵陽調查此事的記者或收到宣傳部門禁令打道回府,或者在當地被警察留置盤問阻止,而為《新世紀周刊》提供線索的幾名受害者家屬,則被當地警方控制。

報道刊發後,雖然相關計生部門也表示要調查,但顯而易見地,財新傳媒《新世紀周刊》受到了巨大的壓力。

5月10日,龐皎明在網絡上公布了楊玲變成變成“棄嬰”的十三分書面證據。

在村委會、民政部門、公安部門及計生部門等各政府部門出具的各種證明材料後,楊理兵誕生於誕生於2004年7月29日的女兒楊玲,被一步步證明是“棄嬰”,並被暴力搶走。

其他“邵氏‘棄兒’”的變成棄嬰的命運,也大抵類似。

龐皎明在供職《中國經濟時報》時,曾因報道武廣高鐵的劣質建材醜聞,被鐵道部高層投訴至中宣部,並因此離職。後來,他不等不以筆名“上官敷銘”為《南方都市報》工作,直到劉志軍落馬。

有許多同行擔心,這篇報道一出,他或許需要一個新的筆名。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