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國觀察

就六四事件尋求全民大和解

發表時間:

六四事件己經過去22個年頭。22年來,每逢六四周年,香港都要舉行聲勢浩大的市民悼念集會,今年的六四燭光晚會有15萬人參加。今天的中國觀察要向大家介紹有關香港六四紀念活動的分析評論。

廣告

香港《明報》署名葉蔭聰的評論稱:“一位香港知識界朋友,在上海碰上一位幹部,幹部問他:六四已過了那麼多年,為何還有如此多香港人悼念?朋友說:若有一天,香港人不再悼念六四,你才應該覺得可怕,因為,這可能表示,平民百姓對這個國家不再有感情,就好像台灣不會有多少人在意六四;到這個時候,香港人愛的只是祖國的金錢,以及北大人的權力。過去20多年來,每年6月4日,可能是不少香港平民百姓跟中國在情感及歷史上最接近的時刻。這種連繫,超出了經驗,所以,有八九年後出生的年輕人要追問成年人這段歷史;它也超出了利益,燭光晚會中穿上黑衣的人群中,有不少大陸的港商或專業人士。20多年前的創傷,透過儀式化的活動,當下的身體與心靈與中國相連。”

香港《蘋果日報》署名李怡的評論稱:“香港人支持平反六四,不僅是出於正義感,不僅因為我們繼承孫中山以來的真正愛中國愛人民而不是愛政權的傳統,還因為香港命系中國,是因為我們知道,若沒有六四就不會有香港今天的困局。六四燭光為中國、也為香港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而點燃。捷克作家米蘭.昆德拉說:‘人類對抗強權的鬥爭,就是記憶對抗遺忘的鬥爭。’22年強權壓制不住的燭光,顯示在內地無法公開延續記憶的情勢下,香港人在中國唯一仍享自由的地方,延續記憶對抗遺忘的鬥爭,表現出香港人對正義的堅執和倔強。在中國的強權和財力壓境之下,我們有‘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中國傳統情操。”

香港《成報》的社論稱:“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經濟取得驚世進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國力逐步強盛,人民邁向小康。在這個空前富強、政局穩定的大環境下,我們認為,中國新領導人是時候考慮處理六四事件,並向民眾徹底公開全部過程,全部真相。可能有人擔憂,公布六四事件,會削弱執政黨、現任政府的管治和權威。其實,這種顧慮是不必的,當年平定政治亂局、穩定社會應該不是壞事,問題只是有些做法並不恰當而已。國家需要穩定的政治局面、穩定的社會環境,才能發展經濟,二十多年來的實踐證明,國家社會穩定,才有今天經濟的高速發展,國家政局穩定,才能對世界和平作出貢獻。這是得到國民認同的。但是,應該指出,在處理天安門事件中出動軍隊,並造成流血事件,是誰都不願看到的結局。若北京能對六四事件進行認真調查,向國人公布真相,並公開安撫死傷者及其家屬,相信對提高政府形象和威望定會起到正面作用。”

香港《明報》的社論稱:“這些年來,不乏海內外有識之士呼籲中共當局本諸人道主義精神,就六四事件尋求與人民和解,公安人員接觸天安門母親,是否‘和解’的起步,無法確定,若中共當局真有此意,民間就不應該關起大門。”“六四事件之後,政治改革停滯,中共掌握絕對權力導致的絕對腐化,是內地深層次矛盾的根源。中國目前宛如坐在翻滾沸騰的壓力煲之上,若有什麼事故發生,已非中共存亡的問題,而是涉及國家民族生機的大事,作為中國的執政黨  中共有責任帶領人民安然渡過險境。我們認為,由和解到平反六四,是使中國體制從僵化到活化,以適應時代轉變和需求的第一步。”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