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國/貪腐

中紀委副書記談中國版“我行賄了”網站被關:“有關部門加強對互聯網的管理”

日前,受印度“我行賄了(I paid a bribe)”網站影響,中國網民自發開設了數家類似網站,但幾天後,這些網站紛紛被關閉。由於不滿印度辦什麼事都要花錢,兩名印度“海歸”在去年底創辦了“我行賄了”,現在網站上有1萬多條腐敗案例記錄,回帖和留言超過10萬條,但它的中國版似乎難成氣候。

人民網開設直通中南海網絡留言板
人民網開設直通中南海網絡留言板 DR
廣告

今天(6月22日)上午,中共中央紀委副書記吳玉良在問答記者就“我行賄了”等網站被關閉的提問時,解釋說,“高度重視互聯網在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中的重要作用,(但)有關部門也要按照國際通行的做法,依法加強對互聯網的管理。”

根據中國政府網的消息,中共中央外宣辦於6月22日上午舉行新聞發布會,中央紀委副書記、新聞發言人吳玉良介紹了中國共產黨反腐倡廉建設等方面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當被記者問及“我行賄了”等民間反腐敗網站的存在合法性和反腐作用時,吳玉良表示:“中央紀委監察部門高度重視互聯網在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中的重要作用,把它作為反映社情民意的窗口,我們注意核查從新聞媒體和網絡輿情反映出來的案件線索,重視發揮包括網民在內的廣大人民群眾的監督作用。”

對這類網站被關閉,他解釋說,“同時,有關部門也要按照國際通行的做法,依法加強對互聯網的管理;要引導網民合法合理地表達訴求,也使網上反映的案件線索提高真實性和可靠性。”

吳玉良稱,在互聯網的管理方面,中國已經制定了許多相關的規定,“凡是符合規定的網站都要認真辦好,不符合規定的都要按照要求進行規範。”

6月20日,北京市檢察機關在“全國舉報宣傳周”活動中已對這類網站給予了否定性的評價,引來許多爭議。

當時,北京市檢察院反貪局副局長張京宏表示“網上收集舉報線索需要規範”,他表示,網上收集舉報線索需要規範。如果線索不屬實,會對被舉報人造成負面影響;舉報線索在網上公布,“容易打草驚蛇,給下一步查辦工作帶來影響”。

北京市檢察院控申處處長羅守梁則提出,“我行賄了”等反腐網站,形式是“不合法的”。羅守梁的說法是,檢察院統一受理公民對犯罪尤其是職務犯罪的舉報,是有明文規定的;公民應相信檢察機關,與腐敗作鬥爭必須在法制環境內進行,“不能說任何一個公民或組織就能從事這樣的活動,這是不嚴肅的。”

據中國現行的《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無論網站是否經營性質,均需實名備案,而有這類網站創辦者就擔心,實名備案可能遭恐嚇。

此外,根據上述《辦法》,經營性網站必須申請ICP證,其主體必須為註冊金100萬以上公司,並提供法定代表人和股東的身份信息,當然,這類網站是否屬於“經營”性質,仍有爭議。
但現實是幾天來,媒體報道過的多家中國版“我行賄了”均已無法打開,有些網站負責人明確表示是接到了官方的關閉通知。

《第一財經日報》就中國版“我行賄了”網站被關一事採訪了中山大學政務學院肖濱教授,他認為,“民間反腐網站可能會長期處於比較艱難的局面,可能有些會被關掉,但以後又會冒出來。”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