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當今世界

倉惶辭廟——從《蔣介石日記》看蔣介石在大陸的最後日子

發表時間: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那一天,蔣介石身在何處?前往美國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院檔案館閱讀《蔣介石日記》,可以知道,他仍在中國大陸。負責整理和研究《蔣介石日記》的胡佛研究院華裔研究員郭岱君說:“10月1日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上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他在日記上寫到:共匪已於10月1日在北平成立偽人民政府,毛澤東為主席,副主席六人,宋慶齡為其中之一。總理在天之靈,必為之不安。”

廣告

蔣介石的孫媳婦蔣方智怡,於2004年12月將蔣介石一生所寫的日記共63冊,交給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院保管,並授權向公眾開放,使人們有可能了解蔣介石在國民黨丟失大陸之際的所思所想。郭岱君近來在舊金山華人的一場演講會上,談到蔣介石在大陸的最後日子。

1945年8月15日,艱苦卓越的抗戰勝利了,蔣介石卻心事重重。郭岱君說:“8月13日他寫道:‘未來艱巨,十倍於抗戰。’因為這個時候他知道,林彪、彭德懷的部隊已經開始行動了,內戰即將開始,而且他覺得內戰的複雜與艱困可能比抗日更甚。”

郭岱君表示:整個國共內戰,共產黨對國軍的作戰部署了如指掌,國軍幾乎沒打過勝仗。到1949年,國軍全國敗局已定。49年5月27日,上海被解放軍攻克前夕,蔣介石乘軍艦離開上海。郭岱君說:“這艘船走得非常慢,在黃浦江出來後在沿海走來走去,不知去哪裡。最後船停在舟山島,也沒有登岸。前後在海上漂泊十來天,真是乾坤萬里,滄海茫茫,不知何處為家。你可以想他這種心情:他不願意離開中國,也不願意去台灣,更不願意去外國。”

從6月21日到12月10日,蔣介石大部分時間在大陸,指揮據守西南的國軍作戰,與解放軍做最後一搏。11月30日晚上10點,他離開重慶前往成都。郭岱君說:“這個時候解放軍已經要進城了,他才匆匆忙忙從他的住所到飛機場去。兵荒馬亂,他在路上三次下來要走路,因為汽車已經沒有辦法走了。他們在午夜才抵達機場,沒有地方睡,就睡在飛機裡面。一直等到第二天凌晨,飛機才起飛。到那裡去呢?到成都。”

蔣介石的飛機起飛之時,重慶已被解放軍佔領。郭岱君說:“重慶失掉的那一天,他寫:真的是只有自殺以謝國人。他說:黨與國,由總理一手創造,由中正一手完成,余愛此黨,愛此國,豈止視如至寶而已。時至今日,由余養育完整之黨國,而由余毀滅,此景此情,情何以堪。但他的性格不是要逃避的性格,他不是一個自殺就算的人,他是要‘戴罪補過,以求自贖’。”

蔣介石是1949年12月10日解放軍攻打成都前夕,離開中國大陸的。情形可用“倉惶辭廟”來形容。郭岱君說:“起飛的時候,在成都上空繞了兩圈,他眼淚流下來。這一次離開,他再也沒能夠回到中國大陸。”

1949年7月1日,蔣介石在台北設立了國民黨總裁辦公室,12月8日下令國民政府正式遷台。郭岱君說:“他寫道:‘台灣尚未被共黨分子滲透,可視為一片乾淨土,今後應積極加以建設使之成為模範省。他說“只要有台灣在,共產黨就奈我何也。’”

郭岱君說:讀完蔣介石在大陸最後日子的日記,人們可以發現,蔣介石對於國民政府失掉中國大陸的原因,有深刻反省,但卻沒有把責任推給共產黨。郭岱君講述了《蔣介石日記》向公眾開放後的一件軼事:“前年10月,中國大陸有一位很重要的領導人悄悄地到胡佛來,他來看《蔣介石日記》,由中國駐美大使陪他來的,帶了十幾個人,都是部長。我就問他要看那一段的日記?他說:‘我就看1949年的,我看他怎麼寫我們。’我就說:‘你會失望,他沒有罵共產黨,他都是批評他自己跟國民黨。’那位先生認真看了一個多小時,看完之後不講話。”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